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福喜 > 第九十一章

第九十一章(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虽然平时赵氏也经常夸自己,连沈三老爷也常说我闺女就是聪明就是能干之类的话,但这都是自家关起门来随便说说,今天当着沈昕业的面还这样说。

沈福喜原以为自己算不得脸皮薄的人,这会儿都不免觉得脸上发热,抬手给赵氏斟了满杯的酒,“阿娘,你还是喝酒吧,哪有这么夸自个儿闺女的。”

沈昕业闻言哈哈大笑道:“福喜的确聪明,老四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还没这么能干。”

沈福喜对沈昱靖小时候的事并没有什么了解,听他这么说忍不住问:“大哥,我阿哥小时候好玩么?”

“好玩得很。”沈昕业回忆道,“要说起来,他七八岁的时候最是有趣,那会儿天天自诩是个大孩子了,板着个小脸装严肃,但是却好骗得紧,跟他说什么便信什么……”

中秋之前,陈太后终于敲定了两个陪读的人选,趁着中秋家宴的时候对儿子道:“原本是我疏忽了,直到现在才想起要给官家找人入宫陪读,这两个若是说起来,都是外家的亲戚,跟着你一起读书学骑射,你也正好有个玩伴。”

小皇帝听到是陈家的人,眼神一紧,但面色不动地说:“娘娘说得是,我原本也想着找几个人入宫一道听先生教诲,既然娘娘也有这个意思,今晚中秋大宴的时候帮我一起挑几个吧。”

陈太后一愣,自己都说了已经选好了人,听官家这话的意思是要重新挑过?

小皇帝不等她说话便道:“沂南路那边还在赈灾,眼看天要凉了,这几日一直悬心,不如娘娘带个头,让宫中太妃们以及京中命妇或是抄写经书祈福,或是捐赠衣裳鞋帽积德,总归是件善事,您说呢?”

这话既合情又合理,但是听在陈太后耳中,不啻一记响亮的耳光,小皇帝的意思不就是让她去做点儿积德的善事,不要再对他的事横加干预。

沈三老爷听不下去了,终于忍不住吐槽道:“你还好意思说,那会儿就你最爱骗他。”扭头对沈福喜道,“那会儿昕业骗阿靖,说家里后花园的月季花根其实就是人参,还装模作样地拿出从家里偷的参须子给阿靖闻闻,又带他偷偷去挖了个花根闻闻,那些草木的根茎味道都大同小异,阿靖傻乎乎的也分不出来,果然就信了。原本这件事到此也就过去了,结果好巧不巧的,没过多久你阿婆病了,大夫说需用人参入药,阿靖听到后,当晚便去花园里把那些月季花都挖了出来,洗干净扎了一捆第二天早晨请安的时候给你阿婆,全家都被他逗得不行。只是可惜了那些月季花,都是你阿翁花大价钱买回来的上好品种,种下去还没到开花的时候,就都被他糟蹋了。”

沈福喜听了笑得停不下来,靠在赵氏身上,揉着肚子道:“没想到阿哥还有这样的时候,我可要好好写信嘲笑他一番。”

赵氏搂着女儿道:“你阿哥如今都成亲做爹了,总该给他留点儿面子……”

沈福喜听了这话,以为赵氏不想让儿子下不来台,心下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点头准备答应.

没想到赵氏话锋一转继续说:“……所以你私下嘲笑他一下就罢了,可别在阿姜面前提。”

但是小皇帝没有把话挑明,陈太后也只能装作不知,勉强笑着点头道:“这是善事,自然应该,我明个儿便开始张罗。”

朝廷的赈灾钱粮还在运送的路上,但是旨意和邸报却已经快马送到沂南路这边,各地官府也开始召集当地高门大户捐赠钱粮,必须要赶在下霜之前将无家可归的灾民安置好。

沈三老爷每日忙得团团乱转,家里这边也开了粥铺免费给灾民提供食物。

赵氏养了半个月,头上的包才算是完全消了下去,家里后院一时间倒是全靠沈福喜张罗安排。

中秋这日,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赵氏道:“福喜如今越发像个大姑娘的样子了,这些天一直帮我管着后宅的事,难得她小小年纪心思却细,记性又好,什么事儿说与她一遍,之后便不用我再操心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