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中华第一恐怖军 > 155狙击毙敌

155狙击毙敌(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ps:大侠,有赞吗?</dd>

常宁把脸贴在枪托上,闭起左眼,屏住呼吸,首先瞄准趴在屋顶上的日军机枪手,轻轻扣动扳机。一声枪响之后,那鬼子似乎被什么动静吓了一跳,扭过头疑惑地看着自己的右边,常宁知道自己打偏了,可能是由于风力的原因,弹着点偏右,他向后一拉枪栓,退出弹壳,再推上一发子弹,稍作修正便开了第二枪,“哈!”只见那鬼子连人带枪滚下屋顶。

哎,可惜距离太远,没看清小鬼子中弹时的惊恐表情。满心欢喜的常宁,顾不上遗憾,首先得趁着他们没防备的时候,多干掉他狗日几个,把枪瘾过足。

一家院子里,两个日军正背靠背坐在磨盘上抽烟,想到高进一枪打下两只鸟,老子这一回也要来个好事成双。准星点住一人胸口,第三发子弹出膛,于是两鬼子刹那间双双落地。

也许是中弹之时的惨叫声,惊动了村后小路上的哨兵,那鬼子把扛着肩上的枪端在手里,弓着腰东张西望。第四枪枪响,他便像醉酒似的晃了几下歪倒。

常宁接着把枪口指向村前的打谷场上,那里有条大鱼:一个穿白衬衣的正拿着刷子为军马洗澡,旁边还有一个勤务兵模样的拎着水桶。稳稳一枪打过去,白衬衣立刻变成红衬衣,先是扑到马背上,然后又从马背上滑到地上,而拎水桶的那个撒手就往村里跑。贼你妈,你猪日的哪里逃?这条小路是一条直路,不能两边躲闪,常宁笑了,从容换上一个新弹夹,扣动扳机,第六颗子弹不慌不忙追上来,将他击倒在半路上。

陈公勇手下30名经过特种作战训练的老兵派上大用场。前几天,高进带五人小组渗透到敌后,日军今天凌晨通过小界岭的情报就是他们传回来的。现在,陈公勇、常宁、李欣等20多名弟兄又悄悄埋伏到大屋湾附近。

解救被掳姐妹的战斗即将打响。解救方案是:曾有满带着陈公勇他们去后山,常宁以远距离发冷枪,狙击散布在屋顶上和村庄里的日军哨兵,待敌被正面冷枪所吸引,弟兄们即从后山摸进老曾家,一旦得手再去增援云头山。

但陈公勇唯一没有把握的事情是,从梯田到大屋湾之间的距离,他在望远镜里测出的实际距离为700米,这么远的距离,房屋的门成了方块,瓦成丝线,而中正步枪可不比日军的九七式狙击步枪,没有加装光学瞄准镜,常宁仅凭肉眼是否有把握准确命中目标?虽然,以前他最远还打过1000米的距离,但那毕竟是打靶呀,即使是狙击步枪,最理想的距离也不过600米。

望着陈公勇那不放心的眼神,常宁满怀自信地说:“不就是700米远么,怕个锤子。”

陈公勇见他已经把中正步枪的表尺定在7的刻度上,知道他早有准备地估了距离。心里这才塌实下来。又叮嘱他一句道:“得。你这一锤子可别搞砸了锅!”这才领着弟兄们去了。

这时候,大屋湾开始骚乱起来。打谷场旁边,十几个正在池塘边洗菜的鬼子一哄而散,行走在村子里的鬼子也纷纷闪到路边和房子里,还有六、七个鬼子提着枪,从曾屠夫家里慌慌张张跑出来。出来得正好!常宁又连开三枪,可惜只打中两个,其它几个一下子跑得不见踪影。

“他姥姥的小日本,腿子短还跑得忒快。”常宁骂了一句,见日军都躲得不见踪影,便有意乱放几枪,想把鬼子引过来。

于是,日军很快发现打冷枪者的方位,从窗子里、草堆后、墙角处开始向梯田这边射击,子弹如蝗虫一般飞过来,接着几门迫击炮弹也打过来,将油菜花和泥土纷纷扬扬地掀上天。

常宁见弹着点杂乱无张,知道自己很安全,便将准星点住新猎物:一个头戴钢盔的日军,把机枪架在窗台上朝这边射击。翘辫子去吧!子弹说到就到,带着炽热的火焰不请自来,打烂他的半个猪脸。然后,常宁又把躲在另一边窗口的人影给放倒了。

日军终于没有耐心玩对射了,30多人端着枪扑出村子,成散兵线作蛇行规避冲过来。常宁知道,远距离命中这种活动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便不敢恋战,倒退着爬出梯田,绕过一个小山包,将日军甩在死角,然后向云头山方向大踏步跑去。(未完待续。。)

枪打得准不准,因素很多。一个优秀的射手,首先视力要好,其次还要学会测量距离,才能设定正确的标尺。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射程越远,弹道下降就越明显。因此,对远距离目标的射击。一定要根据距离来确定表尺分划,以便调节枪口的高低。常宁一到潜伏位置上,就习惯性地估算出大屋湾的远近。根据经验,看得见远处的人走路分左右腿,这个距离就在700米以内。想着以往前辈们驰骋江湖、打家劫舍,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传到自己手上,而自己却不再落草为寇、反而还要拿倭寇开刀问斩,常宁好不激动。

他想他是将军的乡党,一定不能为将军丢脸。

常宁还做了上百颗开花子弹,用钢锯条将弹头锯出一个“十”字槽。打在墙上都会炸出一个坑,日军狗头一碰即碎。不过。这种自制的弹头影响精度,距离过远,可能打不准,他没有装上去。

终于,信号传来:大屋湾后山山头上,有一棵树倒了。

好!看老子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