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印记之塔 > 第三百二十四节 远去的冲动

第三百二十四节 远去的冲动(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博卡布并不仅仅对地球人类的科研方法感兴趣,祂继续问道:“那位女士放弃了汇聚一处的权柄,如你所见,有什么想法吗?”

黄馨放弃权柄,戚远一点都不意外。

蒯教授和黄馨称得上同道中人,戚远太熟悉蒯教授了,学习具体的数学知识,就绕不开有关逻辑的种种哲学思想,能够成体系表达自身所遵循的行为逻辑,并且贯穿始终、自洽自为的,才称得上哲学。

而蒯教授无疑就是拥有独立哲学思想的人,他的学术成就受到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和限制,原因就是他观测世界并不直观,就像光学视觉没办法直接看到一个原子一样,人类的直接感官也无法观测“数”。

那么所有关于“数”的素材,被人类转化成自身可以理解的形式,并且收集起来成为素材后,必然还要经过分析、归纳的过程,这一过程里,研究者个人的世界观必然会影响最终结果。

关于原世界,博卡布并非没有一点点认识基础,种种猜想建立在已有的素材、论据之上,但只要这些论据、素材没能形成逻辑自洽、可反复验证的切实理论,那么与之相关的任何分析、归纳、总结,都只能称之为猜想。

在猜想的基础上继续去发散思维,并不是没有人做,甚至可以说,那么做的人很多,不单单外行人抱着浪漫主义思维去幻想,很多时候,找不到头绪的科研工作者,也不得不加入这一行列。

毕竟猜想还有些素材、数据去支撑,比起从头儿寻找切入点,要强得多了。

博卡布点头认同了戚远关于科研方法的讲述,但并没有对有关“原世界”的猜想和其它部分,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者改变。

戚远作为凡物,所能观测的,无论是融涉世界还是原世界,都是经过了数次转化的,最终被他自己理解的时候,已经不知道与博卡布这位直接观测者相差了多少。

如果拥有了完整体系,称得上哲学思想的研究者,不能在生活、研究中,根据自己所接触的事实,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体系的话,那么他们最终一定会因为自己的哲学偏离真实太远,反过来阻碍自己的学术进步。

许多曾经的“天才”、学科的开创者、科学的“引路人”,在突飞猛进般贡献了巨大成果之后,会陷入停滞、甚至于倒退,都与这个原因分不开。

比如曾经的牛顿,最终选择将问题交给“神灵”,到了那个时候,他已经无所谓进还是退了。

或许有些人会讲,“神灵”即便没有现身,你也无法否定祂的存在。

关于细节,戚远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博卡布要想找一个与祂自己层次相当的同伴的话,只能在神祗中挑选。

凡物们受到先天生命存在形式的限制,比如地球人类,仅能直观地观测到现象世界中的宏观世界而已,就连微观世界,人类都需要借助仪器、设备,通过种种手段,将原本不可见的,转化为可见的。

这也是一种观测,但它远远称不上直观,人类通过光学视觉,观察万事万物,但若不在光学条件下,那些被观察到的存在,会不会不变呢?

这个事情谁也说不清,就因为人类到目前为止既没能生出一个不以光学视觉观察世界的同胞,也没能接触到其它在宇宙间生存发展的不以光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种族。

戚远长篇大论过后,似是过足了说话的瘾头,他在漫长的孤身旅行中,已经需要依靠自言自语来维持语言发音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