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国术宗师 > 第九十七章 鉴湖女侠秋瑾

第九十七章 鉴湖女侠秋瑾(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王若道很快就感应到张锦湖等人看他的眼神不对劲,醒悟到自己失态了,忙解释道:“啊,各位,我只是想不到会在此时此处见到秋瑾女士,一时之间才呆住了,并没有对她不敬地意思。失礼之处,还请各位原谅!”

王若道此语一出,秋瑾不由面露奇怪之se,问道:“小兄弟认识我吗?”

她的声音倒是很温柔和气,听得令人舒服。

王若道本想说早就听过她地大名,幸好又及时的想起秋瑾此时还名不见传,她现在离成名还得等几年,而真正的侠名远传,无人不知却是她死后的事了。因此王若道将要说的话咽了下去,改变说辞道:“未曾谋面,不过我年少时曾经在湘潭呆过一段时间,记得有一次在一家酒店听到了一诗‘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当时我觉得这诗作得很好,作一听就是女子,更难得的是还有一付忧国忧民,意yu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抱负。我当下就喜欢上了,觉得能作出这诗的女士一定是个巾不让须眉的真豪杰。于是就千方百计的打探这诗的作,因此才知道了秋瑾女士的大名!”

王若道心中暗想,幸好自己前世时看秋瑾传记时记得够深,不但背会了这《杞人忧》,还记得这是秋瑾几年前作的。因此才能编出这番合情合理的解释。

这七男两女闻言都不由自主的呆了一下,难以置信的看着王若道,一个看起来年约四十的汉子拱手问道:“这位兄弟真的是这艘船地主人,你还是我们中国人?”

“我要向你们证明吗?”王若道反问道。

“啊,我不是这个意思!”汉子道歉了一声,然而却仍有问道:“你说你是中国人,但是你为什么没有辫子?”

王若道“呵呵”的笑道:“这辫子本来是有的,不过我嫌它太难看,就把它剪了!”见这七男两女都是一脸古怪之se,王若道不由叹道:“怎么了,难道剪了辫子就不是中国人了?满清还没有入关之前,我们可是没有辫子的!”

这种在这时代仍然是等同“逆反”的话听得这七男两女面面相觑。好半晌,才听到那汉子笑了一声,再次拱手道:“这位兄弟真是敢作敢为,比我等强多了。实不相瞒,我等都是商人,是要去美国做生意的,在下张锦湖,这位陈天华,徐锡林,都是在下的同行。这位则是秋瑾女士,她怀内的婴儿是她的小女儿。秋瑾女士本来是跟她夫君一起来的,只是遇到海难,船沉了,秋瑾女士地夫君不幸遇难了。我等多亏小兄弟肯搭救,逃过了这一劫,感激不尽……”

果然,张锦湖等人听了王若道的解释,脸上表情都释然了。秋瑾则有点不好意思的笑道:“只是年轻时胡乱作的一诗,没想到会让小兄弟铭记在心,还说什么巾帼须眉,秋瑾可愧不敢当!”

王若道已经听不到张锦湖后面在说什么了,只是一脸震惊的瞧着那个抱着婴儿的美丽女人。

这个女人居然是秋瑾,那个号鉴湖女侠,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xing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的秋瑾。这个晚清最著名的革命女英雄兼女诗人,王若道自然是听说过的,前世时不但看过秋瑾的传记,还看过几部有关于她的电影。据前世的历史记载,秋瑾年轻时因为看不惯满清地堕落,毅然的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去ri本留学,又加入革命组织,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后来又加入洪门天地会,因为才识过人,受封为“白纸扇”大军师。回国后创办到《中国女报》,亲自撰文宣传妇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最后因为组织光复军参与起义,结果被捕,从容就义,年仅三十二岁。

她死后,孙中山与宋庆龄都对她有很高的评价,称赞她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宋后来甚至还亲自为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ri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因为秋瑾的光辉事迹以及前世影视作品的宣扬,王若道对秋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穿越到这个时代后,就幻想着能见到秋瑾,可惜一直未能入愿。此时突然听到张锦湖介绍眼前这个抱着女婴的美丽女子就是秋瑾后,王若道就不由自主的呆住了。

只是王若道这种态度落在张锦湖等人地眼内,却误以为他是看上了秋瑾的姿se,迷心之下才呆了。因此,张锦湖等人就不由心中恼怒的暗哼了一声,心中对王若道地评价立即就降下了一大截。而秋瑾的玉脸红了一红,不过她只是避开了王若道地眼光,并没说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