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鉴宝狂少 > 第2061章 国粹

第2061章 国粹(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同时还担任了京师戏曲界行会组织“精忠庙”的会首,通过精忠庙对京城的戏班、戏园实行行政管理,他也成为梨园领袖。

这次京城的祝寿演出规模盛大,从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荟萃争妍。

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还没有歇下,后面又已开场,群戏荟萃,众艺争胜。

在这场艺术竞赛当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三庆班的高朗亭是安徽安庆人,入京时才十六岁,演旦角,擅长二簧腔,技艺精湛。

《目下看花记》称他:“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

这就是差距。

上一世,能听上一出戏已经算是奢侈了。

可放到现在,除了专业科班的学生,向陆飞这个年纪的人,要说兴趣爱好是听戏,那绝壁会被人当成怪物不可。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京戏当初是何等的辉煌。

说起来,京戏的发展史并不算太长。

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京城,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

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

四大徽班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

在捧旦之风十分火爆的京城,技艺不凡的高朗亭自然受宠。

抵达京城后,他接替原三庆班班主余老四掌班,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所谓京戏,讲的是京腔京韵,说的当然是京城。

但在清朝初期还没有京剧的时候,京城盛行的是昆区和秦腔。

但这种百年不变的格局,最终被富甲天下的徽商给打破了。

1790年秋,为庆祝乾隆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人)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

这个徽班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