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35章 《通航条约》(中)

第235章 《通航条约》(中)(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又衍申出两方面的权责: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则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合理反抗。

于是这就使得欧洲的分封制出现双向权利义务,在契约意识之下,层级间相对独立。甚至即便是君臣之间,也极少会出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的超级集权化控制。

高孟男淡淡地道:“马尼拉战事非我权责所属,我没有什么看法。但我要告诉你的是,马尼拉之战的大明参战军队虽非朝廷经制之军,然而除了我京华公司的人和船之外,还包括大明京师之中的三名国公以及二十余名侯、伯爵之部下。

大明京师之中的勋贵(被翻译为世袭军事贵族)个个有份,全都参加了此次作战。哦,对了,他们还有一个组织,想必二位应该在日本有所耳闻——北洋海贸同盟。

二位,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实话实说:这次战争的发起者与其说是京华公司,不如说正是北洋海贸同盟。

我相信以贵使的从政经验应该很清楚,朝廷勋贵(翻译为大明帝国世袭军事贵族)们联合发动的战争,即便是皇上得知消息,也一定会默许——更何况还轻松获胜了。”

阿尔弗雷多的消息是从佩德罗那里获悉的,闻言立刻朝佩德罗望去。后者略一回忆,立刻朝他微微点头,示意高孟男这话可以相信。

高孟男把这样一件需要明确态度的事推给了一本哲学书,在他看来简直是在胡来,现在只能指望佩德罗在罗明坚神甫那里学到过《周易》的思想了。

阿尔弗雷多将求助的目光投到佩德罗脸上,谁知后者一脸尴尬地挠了挠头,干笑道:“啊,这个……我记不得了。”

确实有点尴尬,不过倒也可以理解。《周易》成书极早,“微言大义”到了一定的程度,哪怕是在大明的科举中,选择《周易》为本经的士子也一直都在少数。

不过,高务实当年之所以选择《周易》为本经,正是因为它的思想最符合自己的认知:万事万物永远在不断变化,但却“万变不离其宗”。

易,变化也。

果阿总督特使阿尔弗雷多顿时感到事情出乎意料的棘手——在他的认知里面,“世袭军事贵族”意味着其家族长期掌握着不弱的军事力量,而且以欧洲的习惯而言,这种力量甚至还具备高度的独立性。

欧洲的军事贵族可不是大明勋贵集团这种,名义上几大军功勋贵家族通过五军都督府掌握全国军籍。实际上别说皇帝、内阁、兵部尚书个个都比他们大,甚至兵部戎政侍郎都能在他们面前一言九鼎,而他们的真实作用……主要就是挂个名。

欧洲的军事贵族可就大不相同了,此时欧洲大多数国家还在继续使用分封制,有一句名言叫做“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每一个君主(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是却无权去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也就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己封君,而与自己封君的封君则没有臣属关系。

这意味着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宣誓为契约,约束了彼此之间的君臣、主从关系。

高孟男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一切都在变化,而“我们”的态度也同样会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他根本不打算做任何保证。

只是这话直接说出来可能不太好,那不如就换个方式,以《周易》为托词,让他们自己猜去。

佩德罗学问不到位,哑了火,阿尔弗雷多只好轻咳一声,道:“高孟男阁下,还有一件事,我希望能从您这里获知确实消息:马尼拉之战结束之后,听说大明军队正在吕宋岛持续征战,原本臣服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统治的不少当地部落也因此遭到明军打击……

但据我所得到的最新消息显示,当地‘明军’并非大明帝国的正规军(翻译林纪宗自动改为‘经制之军’),而是高务实阁下的私军。我想请问,此次出兵马尼拉究竟是大明帝国政府之行为,还是京华公司的私下行为?

如果是京华公司的私下行为,此前签订的《马尼拉合约》在法理上恐怕存在极大的漏洞,这可能导致双方将来出现许多难以预计的重大争议,不知阁下对此有何看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