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2章 宫里宫外(一)

第282章 宫里宫外(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此,禁卫军成为第一支设立“宣政”职务的军队,该职务由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副宣政兼任——如前所述,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宣政为兵部尚书,副宣政为兵部戎政侍郎。

由此事实上变成了由兵部负责直接监军禁卫军,那么本来由御马监掌印大太监派人或者亲自兼任的“京营监军”,至此便彻底成了摆设。

且慢。高务实一想到此处,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人的面孔——李文进。

李文进,初代武清候李伟三子,慈圣李太后幼弟、万历天子朱翊钧亲三舅、御马监掌印大太监。

这厮最大的特点就是贪财,而且他有贪财的“本钱”。他曾为了保护姐姐和外甥的安全,自宫进入内廷,长期充当这母子二人的最后一道安全阀。直到隆庆帝登基,李太后位晋贵妃、朱翊钧入主东宫,李文进的这项任务才算消停。

历来做姐姐的就往往最疼幼弟,做外甥的也容易亲近舅舅。李文进既是至亲,又有如此大功为凭,在朱翊钧登基之后自然成为朝野中一个超然和特殊的存在。

某种程度上来说,朱翊钧对李家格外恩卷——给外公追赠安国公,给大舅特许不推恩而袭侯爵,给二舅也任命了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等等这些,可能都有李文进的一份功劳。

刘平听完懵然,迟疑了一下,道:“这似乎说的是刑部该管之事,与南洋皇庄有何干系?”

“道理是想通的。”高务实说完,见他仍不能理解,又道:“据《慎子载,孔子曾言:古者贤王,明民之德,尽民之善,故无废德,无简民。赏无所生,罚无所试。

有虞氏不赏不罚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赏而不罚,至教也;殷罚而不赏,至威也;周以赏罚,德衰也。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

然后问道:“这一段你总能理解了吧?实在不行,最后这句你总能明白吧?——赏不逾时,罚不迁列。”

这八个字很好理解,就是说奖赏不要过时,为的是使民众迅速得到做好事的利益;惩罚要就地执行,为的是使民众迅速看到做坏事的恶果。

但是这样一个人,他却是个贪财无度的家伙。早年间高务实就经常和他“做买卖”,给了他一些京华手中生意的分红权,直接塞钱的时候也不少,两人之间关系一直不错。

不过,随着朱翊钧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李文进过去对他们母子的保护作用早已消失,而高务实在政坛的地位快速提升,也使得其对李文进的帮忙需求大幅减弱。当然,还有李太后不问朝政带来的影响。

总之,李文进近十年来几乎没有发挥过多大的作用,基本上就是挂名当个御马监掌印大太监,在名义上负责监军京营,同时监管宫里宫外的净军——也就是一群太监兵。

京营其实早已没什么好监军的了,禁卫军原先虽有监军太监,但因为禁卫军当时可以说是高务实直接管着(尽管后期连名义都没有了),戚继光又是高务实力挺之人,所以禁卫军系统里的监军几乎成了透明人,毫无存在感。

后期就更不用说了,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建立之后,高务实鼓捣出了一个“宣政”职务,这一规矩最先影响到的就是戍卫京师的禁卫军。

虽说高务实这里用此做比,有点把大明当做孔子口中“德衰也”的周朝之意,不过刘平反正也听不出来,闻言反倒是理解了高务实的用意:“哦,您老是说……如果只有惩罚而没有赏赐,那些人就算看起来在认真做事,但因为没什么奔头,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不会怎么用心干活,是么?”

看来读书少不一定就笨,刘平这个理解能力还是可以的。

“不错,正是此意。”高务实道:“军户此去虽是种地,但他们毕竟是军户,有时候军中的一些原则也是通用的,若不能赏功罚过,又谈何令行禁止?更别提让他们自己愿意多努力一些了。”

“侯爷果然高见,那依侯爷来看,这皇庄赏功罚过的规矩该是如何去立,才能既不使皇爷责备奴婢康天家之慨,又能保证这些良田能够尽早开垦并且丰收?”

哦,原来刘平方才那些极尽剥削之能事的做法,还有部分是出于担心朱翊钧怪他康皇帝之慨的心态?行吧,这也不是很难理解,毕竟这样一项巨大的任务,自然也就意味着巨大的权力和不便明说的利益,暗中觊觎的人肯定不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