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国齐王、镇国太平大长公主、护国翼王,太后一点都不介意把娘家人推到那个举世瞩目的位置上去,如今这样的状态,才是太后最放心也最想要的。
秦琅就呆在南海不入中原。
秦俊功成身退,也去南海当个岛国国王,百战百胜的秦理也离开中枢,前往西域经营自己的封国。
武安郡王秦孝忠被天后特意挽留在朝,甚至由中书舍人晋封为吏部侍郎,由正五品上到正四品上,连升四级,虽然仅是两位侍郎中资历最低执掌最少的,可吏尚书号称天官尚书,甚至吏部尚书往往是能拜相,或直接由仆射兼任的,这个衙门负责选官,权柄极重。
天后还让皇帝下诏,诏封秦琅嫡次子秦伦为卫国公,入朝为从三品秘书监加翰林院学士。
秦理的嫡次子入朝为左神机军中郎将。
这几个安排,皆是太后心意,殿中的宰执们倒是一眼能猜出原因。
秦俊秦理避嫌辞职,太后大加封赏安抚,然后又挑了三位秦家年轻子弟入朝任职,所授职务不高不低,却很重要,十分微妙。
这既能进一步安抚秦家,同时也让太后母子能够更多的借用秦家的力量,以平衡朝中其它宰执大臣们。
又不用担心这年轻人会威胁到皇帝。
毕竟秦家年轻一代就算入朝,可既无功勋又望威望,想要成长到足够的位置,拥有足够的威望势力,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而他们在朝,却又能成为皇帝母子和秦家的一道关键桥梁,关键必要的时候,能够迅速通过他们调用秦家的力量。
殿中宰执们对于这些心思,并不在意。
他们此时多数人都在想一个问题,既然两府长官同时出缺,那么谁将补这两个缺?
两府长官啊。
尤其是政事堂的中书令,虽然如今恢复了轮执政事笔的旧制,但是中书令依然是不成文的首相,毕竟政事堂就设在中书省内,中书省又有草诏之权,所有不管朝廷再怎么削宰相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