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就在这道军令下达的不久,从北面传来的炮声,却令他的心胆为之一颤。
明军的炮军由马军掩护,已在土堡群落北外围环列布阵。
清军的红夷大炮大多仿缴获的明军火炮而造,为了提高口径与威力,只能从加重加厚炮管方面着手改制,重的达到万余斤、轻的也有五六千斤,不但本身沉重异常,亦无相应的炮车可供运载,机动力很差。清军一般只将这些重型火炮用于攻城,尚可喜带着它们,原意是在奇袭大同府城时投入攻城,如今临时应变,架设土堡群内加强防御。可一旦转移,则需大费周章,非大量人力时间不能为。当下部署在土堡群落北面的这些清军红夷大炮刚刚拆下炮架,装上辎重车想要运去西面,不期而至的明军炮阵已然百炮齐发。
巨响淹没了一切,飞扬半空的沙土哗哗落下,烟尘蔽天。
尚可喜抵死也想不出,明军的上百门火炮如何能在短时间内从北转来南面,难不成明军的火炮都长了飞毛腿?
只要运用得当,小小优势有时就能彻底改变一场战斗的走向。
轻盈却又威力不减的明军二号红夷炮、大佛朗机炮等不用拆卸炮架,由人推马拉的敏捷的炮车承载到了预定阵地,只要稍作固定,在炮车上就能立刻作战。一来一去,效率自是远远超过笨重的清军火炮。
清军在北面无法临时再用火炮,防守的步兵在土堡间仓皇躲避,难以反击。有数股清军步兵稍稍整备,冒死冲锋,但也为紧密部署在炮阵周边的高必正所部明军骁骑截杀逼退。不多时,但见土堡群内,如临地震,楼堡崩塌不断,或被焚毁,或被炸毁,延长几里尽成废墟,方圆地带均遭火炮不断轰击,墙瓦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