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花非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Facebook在非洲的用户为1900万,亚洲用户数为2600万其中印度用户为1600万。
欧洲的份额高于美国,用户总数达4800万。
其余1600万用户分布在拉丁美洲。
也就是说,
美国用户数在Facebook全球用户总量中,仅占四分之一。
不过,也正是因此,
Facebook的网站运营成本也在一路走高:
比如,Facebook每个月的电费支出就已经超过了100万美元,每月的带宽费用则至少需要50万美元。
每年光是在办公室和租用数据中心方面的支出,就达1500万美元;
人力成本方面,
Facebook目前拥有750名员工,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
为这些员工支付的薪水,每月至少为1000万美元……
此外,肖恩之前还提出一项计划:
在今明两年内,购置5万台服务器,以提升服务水平。
基本上算下来,
网站光是运营成本,每年就要花费2亿美元。
而真正的问题是,
Facebook需要不断追赶各种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内容存储的需求。
加上每年至少1亿美元的资本支出……
Facebook真是花钱如流水!
当然,Facebook去年在广告业务等方面的营收,也达到了亿美元。
虽然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但至少不太严重。
毕竟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
在前期成长阶段,用户和规模才是重点!
实际上,
由于很早隋波就考虑到了美国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从一开始创建Facebook不久,
隋波就拉来了风投机构,进行了融资。
以拉拢更多的利益方,保证Facebook能够顺利在美国本土运营和成长。
在2002年底,
Facebook刚刚上线一个月时,就进行了A轮融资。
除了将彼得蒂尔这位,前世在Facebook发展历史上居功至伟的投资人,这一世也和隋波成为了紧密合作伙伴的家伙,引入董事会之外。
红杉资本,这个和隋波有着多年合作关系的风投巨头,也首先入场。
估值5000万美金,融资700万美元。
说白了,
隋波自己有钱!
所谓的融资,就是拉拢合作伙伴而已……
所以,之后两年时间里。
Facebook一直都没有融资,独立发展。
到了2005年初,
由于Facebook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增长。
一众投资机构都蠢蠢欲动,不断游说肖恩等管理团队进行融资。
隋波也考虑到,公司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运营成本高昂的问题。
Facebook再次进行了B轮融资。
这轮融资里,像KPCB、高盛等,隋波的长期合作伙伴也入场了。
此外,一直对Facebook“穷追不舍”的老牌风投机构GreylockPartners(格雷洛克合伙人公司)也加入其中。
彼得和红杉资本也作为老股东,进一步增资。
这时,Facebook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融资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