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 三九七章游击干部训练班13

三九七章游击干部训练班13(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记住我们的网址:

李青林道:“老郭做生意有经验,字号还是由你取吧。”

郭成山想了想,道:“这个字号名还真不是随便取的,一般都有五十六个吉祥字组成,这五十六个吉祥字再加上别的字一般就能取上一个好名字。李长官,你是大股东,还是你来取吧。”

潘可为在一边道:“搞那么麻烦做什么?这个地方叫李园,不如就取名‘李园染坊’就行了。

李青林想了想,道:“以地名为字号,这样别人会很快记住,想买货的人也能很快就找到,我看这个字号能行。”

两个股东都同意了,郭成山即使想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也不好开口了,于是“李园染坊”的字号就这样定下来了。

这几位师傅还提出了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染坊刚刚开办,在市场上还没有名气,如果贸然印染大量布匹,如果到时候真的销路不好,这种印染好的棉布储存时间一长品质就会下降,这样更会影响染坊的声誉。

综上所述,几位师傅都建议一开始进行试生产,生产的产品就以他们最拿手的印花蓝布,以他们的手艺染出来的印花蓝布应该不会太差,等到染坊使用印花蓝布打开市场以后,染坊再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增加其他花色品种,这样成功的几率高、风险小。

经过几位师傅的介绍,李青林立刻就明白了。

苏湖地区印花蓝布之所以畅销不衰,正是因为社会分工细致,每行每业甚至每个工艺环节都有充分的竞争。为了让自己比别人强,这些民间匠人们挖空心思提高技艺,在这样的良性竞争环境下,苏湖地区的印花蓝布质量越来越好,到最后想不出名都不可能了。

听完了老师傅们的介绍,李青林当场拍板,尊重老师傅们的意见,染坊将印花蓝布作为第一批产品推向市场。为了第一炮就打响,李青林还决定,正式销售之前要进行试验生产,等到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才销售,试验产品如果失败,宁愿将残次品烧毁也不能拿到市场上去卖。

第二天,姜美枝和潘可为的老婆赶到了李园村,郭成山派来的人也已经到位,老师傅们的清单也列了出来,剩下来就是开业之前的各种建设和购买原料、器具等杂事。

李青林正好收了熊学军、吴汉成二人,再加上丁狗蛋,这三人正好成了姜美枝的帮手,李青林将股本金以及自己的钱交给姜美枝,并派丁狗蛋等人帮忙,他自己则当了甩手掌柜。好在现在郭成山对李园染坊上了心,他派来的人都很精干,姜美枝等人也无需操什么心,李青林和潘可为乘上车回到了西安城。

其实这时也由不得他不回去,因为五月三十日已经近了,那个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马上就要开学了。。.。

更多到,地址

百度搜索:.看最快更新

李青林的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工匠们的欢迎。他们纷纷表态,既然老板有这样的决心,为了今后的发展,他们一定拿出家传绝技将生产搞好,绝不会砸了老板的牌子,更不会砸了自家家传手艺的牌子。

对于郭成山要求增加股本的要求,李青林当然答应下来,不过他要求在产品没有打响之前绝不能盲目扩大生产。

因为李青林和潘可为今后还要回到豫北,本地的染坊将由三方各出人员进行管理,李青林这边的代表就由姜美枝担任,潘可为也将老婆派来当代表,郭成山派来一个生意老手来安排生产。因为李青林的股份最大,姜美枝成了天然的老板娘,而郭成山的人因为地头熟,专门负责联系地方以及一些杂事。

会议开到这里,染坊的大方针已经定了下来,李青林让老师傅们现场开出清单并进行实地丈量,以便购置器具、安排木工砖瓦师傅建池子和打木台子等。

老师们出去现场丈量去了,潘可为突然笑道:“咱们忙活了这么半天,人也拉来了,会也开过了,可咱们这个染坊到现在连个字号都没有,这今后的生意怎么做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