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土佐之梦 > 第一百五十四章:决战时分(上)

第一百五十四章:决战时分(上)(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考虑到这番风险,我决定采取周景提出的第二种策略,也就是转移兵力,在摄津挡住秀吉的主力回援畿内。我相信,一旦形成这样的态势,秀吉将不得不按照我的思路,寻求和本家进行主力决战。因为畿内是他羽良家的最大根基,他如果不能尽快夺回,很快就会像无根之木一样枯萎和衰败下去;此外,作为羽良家最大盟友的德川家,也会因为被隔在本家领地之外而失去信心和希望,选择和他分道扬镳。

当然,要转移这十多万兵力,不好好规划是不行的。除了水军运力的限制以外,也要顾及的当面的态势,如果太过仓促,很可能会露出极大破绽,秀吉将会很乐意的趁虚而入,先行击败本方的西线军势。

有鉴于此,我把西线军团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景的北九州军势,这部分军势作为信景的本阵,基本上没有参与前线的战事,可以很方便的撤出;第二部分是中九州三[***]势,这部军势和北九州军势一样,都是后续到达的援军,大部分作为预备队部署在二线,如果秀景全面收缩,他们就将顶到前头,防备秀吉趁势达成突破;剩下的细川家阿波、讃岐两国国众,作为秀景本阵的土佐国众,以及蒲生宣秀的南九州军势,也就是第三部分,他们奋战多曰,已经承受了相当大的损失,部分人已经被困在备前国以东的三石、上月诸城或播磨与美作的边境防线,无法顺利的撤出。

三部军势之中,直接撤退的只有第一部分。而且,为免主将移动影响军心,我给他们的命令并不是撤退,而是由海路转进播磨国中部,攻击位于秀吉姬路城本阵南部的英贺城。

在秀吉进入姬路城之前,播磨国有三大城池,分别是别所家的三木城、小寺家的御着城和英贺三木家的英贺城,而姬路城当时不过是御着城的支城而已,由小寺家的家老黑田家守备,然后让渡给秀吉作为居城。可以说,当初秀吉的情势是非常不稳定的,而等到别所家谋反,拉拢了小寺家和英贺三木家,秀吉面对三家的压力,差点就折在了播磨,也连累黑田孝高当了一年多的囚犯。当时的英贺三木家,由于信奉一向宗(英贺城又称英贺御堂,立有一向宗本德寺,由本愿寺实如之子实元开基,元龟元年本愿寺与信长交恶,提供了四百三十名家臣和军粮三千俵前往支援),可谓是反对秀吉的得力骨干,非常卖力的向别所家提供着援军和粮食。而等到三木城陷落,秀吉立刻就率军进攻英贺城,斩杀城主三木通秋,狠狠的出了心头的恶气。

“那么殿下是决定接她过来咯?”

我摇了摇头:“先不忙,过一段曰子再接也不迟……如今畿内还没有完全平定,在土佐那边更安全些。”

“果然殿下还是最着紧夏御前,”德姬口中微微泛酸,“真是,畿内还没平定,殿下舍不得让她过来;可美浓还是本家敌方的领地呢!殿下却要妾身去主持局面……”

“她毕竟是病人嘛!”我抚着德姬光滑的脊背,在她耳边哄道,“美浓的事不用担心,我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除了泷川一益、百百纲家、木造长政等人,稻叶家隐居的家主稻叶一铁也答应出面……再说了,我现在不是和你一起么?”

“恩!”听到最后一句,德姬显然是满意了。她腻声回答了一句,然后又缠了过来,分开腻滑的双腿夹在我的腰间。

世易时移,经过秀吉的大力扩建,如今的姬路城早已成为播磨国首屈一指的坚城,作为其主城的御着城则已随小寺家的灭亡而荒废,而别所家的三木城同样也是如此,倒是英贺城幸存了下来,作为姬路城的支城守备着南部的海岸线。不过,在两家交恶时,秀吉已经决定放弃这座支城了。因为他属于进攻方,没必要分散军势守备各处作为支点。而且,他也见过当年的花隈城攻防战,知道若是本家执意攻城,那么在护卫舰众多舰炮的射程内,想要守住城池将会是多么艰难,又将付出多大的代价。

当然,转进英贺城,只是我给信景的撤军借口而已。我也没有期望过,信景本阵移动的消息能够瞒住秀吉,或者说这样的借口能够影响秀吉的判断。但是,就算他判明了我的打算,知道我撤出信景,是为了增兵东线又怎么样呢?少了这三[***]势,秀景所部的实力依然强劲,短时间内他依然无法取得突破,然而畿内却是他不得不救之处,也由不得他再逡巡。他最现实和最合适的做法,就是保持默契,和本方脱离接触,迅速回军与摄津的池田恒兴汇合,寻求通过决战来扳回局面。否则再拖上几天,等他麾下的主力和德川家人心思归,军心纷扰,即使想再决战都没有本钱了吧!

(未完待续)

……,……

摄津的周景传来情报,由于池田恒兴、宫部继润回援速度极快,而且军势人数众多,他没能抢下花隈城,已经先行返回摄津南部沿海的尼崎城驻守。但是池田恒兴忌惮本家的水军炮舰,也没敢在花隈城逗留,而是前进至中部的有冈地区,依托当年荒木村重留下的城垣布下阵势,等待秀吉的主力回军。针对这番态势,周景还附上了他的看法。他认为,目前本方有两策,一是让西线的信景和秀景反守为攻,死死拖住秀吉的主力,然后汇合畿内的所有力量,将池田恒兴的三万军势击溃后夹击秀吉;二是迅速转移兵力,由海路将大部主力转运到尼崎港附近,然后在摄津进行主力决战。

前一种方针,是比较省事的一种,然而却有一定的风险。风险之一,是信景和秀景两人的进攻能力和应变水平。在之前的防守中,他们的态势并不算很好,有几处据点已经被割裂开来,只能依靠守将自己的努力来坚持防御,如今要转守为攻,我不认为他们能够完全把握整个局面,即使有竹中重治等人的协助也不行。毕竟,这是接近三十万人的大决战,无论是主将信景、副将秀景,还是作为军奉行的竹中重治、蜂须贺正胜,以前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甚至都没有策划过哪次整体攻略(毛利家的总体攻略方针依然是由我制定),一个不好,说不定就会像畿内的羽良秀长一样为对方所乘。

再退一步,就算秀吉不愿跟他们纠缠,任由他们顺利的发动进攻,自己只留下少部军势守备播磨,率大部主力全力回援摄津和畿内,他们又是否能够及时击溃留守军势,赶上秀吉的步伐呢?

这就是第二个风险了。如果他们不能做到,那么面对秀吉的主力进攻,摄津和畿内这边的形势很可能会翻转过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