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449章 秣兵厉武以讨不义,务以德安近而绥

第449章 秣兵厉武以讨不义,务以德安近而绥(第1 / 7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王崇古拿起一本奏疏,是泰西大帆船再次到港,这次又是十艘大帆船,里面光是白银,就有四百万银,除了白银之外,还有铜料、鱼油等物,总交易额超过了九百万银,朝廷这一次抽分,就抽分了五十四万银之多,这是单纯的抽分税。

这几本小书其实没有多大的威力,可这几本小书再加上至高无上的皇权、强横的京营、水师,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

非常显然,海事学堂培养的舟师们对朝廷政令的反对,这个矛盾的激烈程度,还没有到必须要杀人的地步。

王崇古是官选官的顶层建筑,而且还是名门望族之上的垄断阶级,站在他的立场上看到这个问题,其实他觉得扩招有利于遮奢户。

实在是幺蛾子事太多,有些布政使、按察使联合起来架空巡抚,巡抚上奏喊冤诉苦,王崇古又不是没当过巡抚,巡抚的权力有多大王崇古一清二楚。

第449章秣兵厉武以讨不义,务以德安近而绥远

当一个错误,大到成为一个笑话时,这个错误就不会承认。

要么错下去,要么扭曲事实,别无他法。

这是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也是很多时候,旁枝末节的小错,逐渐演化为滔天巨祸的原因。

大明对北虏的和解,隆庆议和自然是俺答汗真的很能打,也有大明自身的原因,那就是这个依托于北虏入寇诞生出的晋党盘大根深,嘉靖末年和隆庆年间真的进攻俺答汗,晋党非但不能成为朝廷的助力,反而会成为阻力。

事实的确是他们晋党在养寇自重,但随着俺答汗被抓到了京师,晋党都有了出路,即便是歪曲事实,也算是逻辑自洽,甚至看起来格外的合理。

这是话语权的博弈。

说是考试,其实是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加强朝廷对舟师这个新兴集体的控制。

王崇古其实可以理解这些南衙海商们的想法,他思忖了下才开口说道:“一头牛身上,牛肉的每一部分价格是不同的,牛里脊和牛下水之间是有差别的,舟师不是简单的劳力,还是人脉,是关系,能够聚合起来,影响朝廷决策的庞大势力,只有把舟师控制在手里,才能把牛里脊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有诗云:太庙埋魂骨已枯,复仇九庙献军俘。拼香弃雪清风镇,谁写将军尝后图。

晋党养寇自重,是确有其事,多次谎报军情,引起京城震荡不安,多次心照不宣的北虏叩关,阻止朝廷对晋党不利的政令,一個错误推着一个错误,逐渐让晋党和朝廷背道而驰。

王崇古作为党魁,只有两个选择,一错到底,继续挟虏威逼朝廷,或者想办法彻底让这个笑话消失。

第一个选择是不切实际的,戚继光隆庆二年就北上了,到了万历年间,戚继光在蓟州领十万客兵、卫军,北虏已经无法南下,晋党和俺答汗加一块都不是这十万强兵的对手,戚继光领了京营后,连贱儒都闭嘴了,但凡是涉及到戚继光的事儿,都是避而不谈。

当别人指责你要造反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实力造反,那就没人指责了。

所以,只能第二个选择,让这个笑话消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