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

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工兵团营不是无所不能的,一如当初的军屯卫所,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再总结经验。

三娘子看了看那本手札的内容,虽然有些凌乱,但还是能找到主要脉络。

这三个团营是编制名称,所辖军种,不总是固定的,比如在实际征战中,李如松为先锋,就会掌管所有的骑营,而戚继光的中军主要为步营,负责殿后的麻贵则大部分为车营,这种灵活调整,只有京营能够做到。

比如自耕农、佃农、雇农,他们多数掌握了少数的田亩或者没有田亩,必须强人身依附于乡贤缙绅,获得田亩耕种,维系生存,过重的地租导致过低的劳动报酬,让穷民苦力无法生存,而乡贤缙绅本身没有那么多的人丁去耕种,土地荒废对于乡贤缙绅而言也是浪费。

完全自然经济的稳定性,远远弱于小农经济,产出不足,整个草原的主要矛盾,还是生存。

第479章通和宫的那个通和

张居正写第一卷阶级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自己的政策,让政令获得大明上下的认可和执行的共识。

而第二卷他是不主张公开刊印,大量发行,传的哪里都是,第一卷对当下的大明而言,完全足够,第一卷让人们意识到阶级的存在,和它的不正义性。

张居正反对还田疏,也是基于第一卷,但写出第二卷分配之后,张居正其实也期盼着还田疏能够推行。

工兵团营制度的逐渐完善,让张居正逐渐意识到,或许还田疏真的可以推行,哪怕是能够执行部分,也算是累积了底蕴。

迷信于某种主张、某个政策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幻想和幼稚。

“大明官员都这么厉害的吗?”三娘子呆愣呆愣的说道,潘季驯可比吴兑、方逢时之流强太多了,大明的官僚都这么强的吗?都这么强,大明还只有两京一十四省?

潘季驯摇头说道:“不自谦的说,其实没多少。”

当下大明的小农经济还是主体,如何在延续中渐变,才符合当下大明经济形势。

比如,城里的老爷们雇佣短工和长工,工钱就是矛盾,但彼此相互依存就是统一。

而负责此事的王崇古,表现出了他的迫不及待,若非皇帝、太傅拉着,王崇古现在立刻马上就要在全国推行工兵团营,来组建大明的厢军,安置流民。

“王次辅,大明还需要一些时间,而且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当下大明超过八成的丁口,都是农户,虽然商税比例已经超过了五成,但商税的八成都是来自于海外种植园、市舶司抽分、官厂团造,而不是来自于乡野之间。”朱翊钧劝王崇古冷静,不是让他自己降温,而是说起了大明当下的情况。

朱翊钧进一步说道:“大明当下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和各家各户的手工占据了九成的产出,剩下的才是手工工场产出,只占据了一成,小农经济是以每一户为单位,是零散的,而且是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小门小户化为乌有。”

“王次辅你说呢?”

“臣欠考虑了。”王崇古逐渐冷静下来,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