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 第五十一章 德国的复苏(上)

第五十一章 德国的复苏(上)(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或许我们可以试试一种温和的办法,既把他们弄走,又显得不那么像是迫害——比如,帮助犹大人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国家,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建立犹大人的国家?谁会同意?土地从哪里来?”伊莉雅对于这个空想的点子完全反应不过来。

“伊莉雅,让诺娃说下去。”

所以,元首顺理成章地盯上了犹大人。如果清算德国控制区域内所有的犹大人并收缴犹大资本家的资产的话,可以轻易获取60~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相当于00~400亿马克。

历史上的元首正是这么干了,这个世界也一样。希特勒从9年开始执行了犹大清算计划。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清算了德国境内的全部犹大资本家——当然,后期在维勒安的干预下,这个计划仅限于清算犹大金融投机分子,对实业家则以有限赎买德方式予以清算,而大规模迫害犹大贫民的行为则基本上没有发生。

不过,在经济危机时清算犹大人一共有两大好处,第一个是获取政府投资所需的资金,第二是在社会失业严重,劳动力富余过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清算犹大人,禁止其从事某些行业来让日耳曼民族的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维勒安劝谏希特勒减少清算规模虽然对聚敛资金影响不大,但是对“清空工作岗位”却没有什么帮助。所以这个建议在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就因为“创造工作岗位”不力受到了希特勒的质疑。恩斯特罗姆和赫尔曼戈林都怂恿希特勒重拾“彻底清算”的念头。

“复生日不会来临,直到穆斯林杀戮犹大人。当穆斯林追杀犹大人,他们藏于石头和树木后时,石头和树木就会喊:‘穆斯林!安拉的仆民!我后面的就是犹大人,快来杀他!’但厄尔盖德树不会这样,因为它是犹大人的树。”——《圣训》4章695行。

伊莉雅坐在维勒安办公室的沙发上,给维勒安阅读着那些她查到的世界各个文明对犹大文明的评价。维勒安之前一直想找出一些可以劝谏希特勒的方法,可是找来找去,似乎只能找到那些论证犹大劣根性的论据。从基督徒到穆斯林,似乎只要任何一个有荣誉感的种族和文明,都会不由自主地唾弃那些无节操的商贩种族。德国人正在这么干,苏联人和英国人、法国人也是如此。似乎只有刚刚成立没几年的波兰人和商贩传统悠久的米国人不在乎这个问题。

时间进入了9年,随着希特勒完全坐稳了总理的位置后,包括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络和几条重载铁路建设项目纷纷开工上马。此外,因为上一场战争后,德国失去了但泽走廊,使德国本土被波兰分为两段。两者之间连可以互相连通的铁路都没有。趁着这个时机,希特勒果断以促进交通运能,改善经济发展地借口,大规模扩建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吕贝克、罗斯托克、斯德丁和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等港口。

这一举动一开始触动了英法的神经,但是希特勒以扩大内需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借口搪塞了过去。并且承诺在港务建设工程中可以向外国控股企业扩大订货,保证英资企业的利益份额。这一招的效果立竿见影,同样被经济危机弄得焦头烂额的英法立刻降低了对德国的监管力度。连德意志海军造船厂和布罗姆福斯造船厂在罗斯托克和柯尼斯堡开工新建了数座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干船坞都被英法默许了。

这一期间不仅有那些平淡的基础建设复苏,触动英法神经的军备重建事件也偶有发生。随着波罗的海沿岸港务与船舶业务的发展,90年2月,德国海军在布罗姆福斯造船厂订购的“德意志级”装甲舰一号舰顺利下水。那是一级对外宣称排水量仅仅一万吨的装甲舰,安装有2座联装20mm主炮。当然,该舰除了主炮口径没法对外隐瞒以外,其他各项设计参数从排水量到装甲到动力、航速,在对外宣传的时候都缩水了三分之一左右。德国方面对该级舰用途的宣示是“保护未来的波罗的海航线安全,对抗波兰重巡洋舰。”英法此前刚刚拿了一些业务上的好处,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不过法国人当然不可能完全信任德国人,虽然当时没法阻挠,但是在第二年就正式开工建造了新一代的战巡舰“敦刻尔克级”作为对抗德国新型装甲舰的反制手段,英国人军舰数量完全不缺,只不过大量富余的老式主力舰都是上一次战争结束时候建造的,所以没有开工新舰,而是对包括“胡德”、“反击”“声望”等一批老式战巡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造。也算是激起了欧洲三国新一轮的小规模海军军备竞赛。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随着大量刺激内需的项目的上马,希特勒面临的第一个危机渐渐变得尖锐起来。

“殿下,我想,要劝谏元首放弃对付犹大人是很困难的。就算你治好了他的梅毒,也不可能让他放过那个‘被**操纵的种族’。”

“我从来没打算让他放过犹大人,在美国呆了这么几年了,你应该知道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无节操的商贩民族的卑鄙,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利用犹大人当中的某些人才的,从弗洛伊德到爱因斯坦,不是么,哦,还有埃尔顿梅奥。”

“但是毫无疑问,如果元首继续清洗那些犹大人的话,这些人都是不可能为我们所用的——就算我们对他们当中某些有利用价值的个人给予利益诱惑,在那种大环境下,他们还是会企图逃跑的。”

“既然不能干掉的话,如果仅仅是对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人进行驱逐出境呢?”在一旁打酱油的诺娃维勒安和伊莉雅讨论得很苦手。不由插了一句嘴。

“这有什么区别?把大部分犹大人都驱逐出境,那些犹大人中的科学家还是不能为我们所用。驱逐出境!这已经是一种很严重的迫害了。”

那就是通货紧缩的问题,德国自从美国危机开始,道威斯计划被全面终止,起码外流了超过三百亿马克的外汇,而且还有将近一千亿马克的远期债务与赔款被被要求提前偿付。在施特雷泽曼总理时期,因为政府的懦弱,这笔钱支付了一共一百多亿马克。幸好那个懦夫死得早,希特勒上台后,分阶段终止了全面的外债偿付,玩起了老赖**。这样算来,德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恢复原来的经济活力至少还有五百亿马克的资金缺口,如果希特勒进一步扩大国内基础建设的话,需要的资金则会更多。

那么,我们的元首历史上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很简单,找那些容克大资本家融资,把大资本家在项目中赚取到的利润全部由政府暂时征收回来,替代以远期利益的许诺,把这些资金投入二次建设所需,这样的话,就不存在因为项目越来越多,而使社会财富向极少数大资本家和贪污者手中集中。

不过这种方法不具有可复制性,因为资本家不可能如此充分的信任政府,在那些有高度“敏猪自由”传统的国家,比如美国和法国,这种行为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你依靠许诺我“将来若干年后一旦国家得到了新的‘生存空间’,就把新生存空间里获取的矿藏自然资源和市场份额划拨给前期捐助的企业”。就想让企业主拿出眼下大笔实打实的钱财来换取那么一个镜花水月的盼头?

可是历史上那些容克大资本家都选择了相信元首的承诺。虽然外人无法洞悉当初他们做出如此抉择究竟是出于对民族复兴的期许还是被元首的个人魅力所感召。元首也在未来兑现了他的承诺:法本化学和克虏伯在元首复兴德国经济的阶段提供了数十亿马克的融资,而元首在政府欧洲之后以占领国的铁矿和化石燃料资源支付了之前的承诺。

在这个时空,由于维勒安的出现,这一块的工作进展很顺利,大容克资产阶级在希特勒描绘的民族复兴蓝图的感召下,纷纷答应了延期收益的条件,为元首提供了上百亿马克的远期资金。不过这些钱和道威斯计划终止和国际信贷紧缩带来的负面影响相比还远远不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