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事情的顾虑虽然多,但若是真的当成一件普通的事情来做,操作的难度其实并没有多大。放下心中的一些包袱,许宣三人在单纯的做事上都是有能力的。黄于升经过这些日子的历练已经完全能够独挡一面,当然,这也是指的在完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他对生意事项的把握。而一些风险,眼下还不曾到来,他当然还没有正式接触到。但是在许宣看来,只要多经历几次,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能锻炼出来。所谓的迎接挑战,化解风险,最重要的前提便是胆量。这方面黄于升并不缺乏,因此也就不用太多的担心。
科考培训班,虽然是他要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但是显然不可能明目张胆地打出这样的招牌来,一切都以低调为本,所做的事情也被遮掩在其他的外衣之下。
既然要培训,当然需要有人。以许宣几人眼下的积累,硬件设施之类的东西此时不必担心。其实说起来,眼下的教学水准之下,硬件之类的东西并不是很重要。只要有一间房子,能够摆下几张课桌椅让人来做,能够进行必要的遮风挡雨,也就足够了。而至于师资,也自然是许宣来充当教师的角色。虽说以后若是可以,倒是能够培养一些进行培训的讲师之类的人才,但眼下来说,八字还没有一撇,他一个人也已经足够。
硬件和师资都不缺乏的情况下,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生源。许宣眼下的计划并没有存了赚钱的目的,完全是前期的试水,但是即便如此,用来让他培训的学生其实也未必好找。总不能随便找一个人就说,我教你科考,你来跟我学吧。这样是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的。许宣眼下的年纪才二十出头一点,本身有没有在科考上取得成绩,如果真的这样说了,肯定是会被人当做笑话来看。
在信任度上没有说服力,另外一方面就是人员的选择。如果从发蒙的小孩子着手,教上个几年,或许能够潜移默化的让其接受或者说习惯自己的搞法。但问题是他并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来等待,如果那样,也不能突出所谓“培训”的价值了。而要让一般人接受他的想法,这个难度也实在是太大。眼下未必没有开明的人,但那样的人总归是少数。如同李贽这样的,对于科考之道嗤之以鼻,但是真的让他来认同许宣的作为,更多的恐怕还是不太可能——这样明显带着功利的行为,在啊一些人那里分明是对这些读所谓圣贤书的读书人的一种侮辱。
商量来、商量去,他和刘余帆还是决定从一些科考失意的书生处入手。这些人读书多年,基本功是有的,但是一次次科考失利带来的打击,让他们很大程度上身心疲惫。不过既然还坚持在这条道上走着,那么显然是不甘心。对于这种人来说,吊死在科考这棵树上的原因,许宣一已经有过分析,其实未必是科考的神圣性使然,更多的是因为科考对于这些人而言,已经成了一种习惯。除了继续去考,继续落第之外,他们找不到其他的出路。
而为了能够中榜,他们其实不介意手段。之要合理合法的,或者不合理但是合法的,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他们所为的结果就是想考中,至于考中之后的事情,他们实在是不会想那么远的。
这些人,最适合做他的第一批实验对象。而在听取了许宣的意见之后,刘余帆左思右想,觉得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因此也就同意去试试看。
通过人力拉车带来的信息渠道,对于杭州城内一些潦倒落魄的读书人,许宣心中多少有了一些了解。不过这种了解并不具体,他只是从选了一些人,随后刘余帆借助关系去调查一番。因为事情比较有风险,所有这些人的身份就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需要有一个干净的身份,背后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牵扯,不然的话倒时候万一出了纰漏就比较麻烦了。
还是有就是这些人平素的为人和人品,虽说潦倒书生,失意文人,但是这些人也是人。有着七情六欲,和自己的心思。而作为开始,他所看重的还是这些人老实一点,人品靠谱一点,能够轻易压得住。
暂时来说,这样子也就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里面了。虽然不保险的一方还有很多,但是这世上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等到完全准备好的,事实上也完全不可能准备好。
这只是前期的一些工作,只要这些人过来还有一些后续的跟进。有些不合适的肯定是要淘汰掉的,但前期的工作做足了,也省去在这些事情上费心的麻烦。
……
又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许宣特地起了一个大早。时候到得眼下,白日的时间变得短了,黎明到来的时间比夏日要迟上一些。他拿了梯子爬打屋顶上,坐在依旧有些朦胧的晨光之中。屋舍俨然,鳞次栉比的房屋,远远的铺开在视线里,高低起伏地做着冲击。后方是街道,早晨的人还不是很多,偶尔有脚步声打那过去,也是完全不会注意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