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金粉满堂 > 第一卷 第二章

第一卷 第二章(第1 / 7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已同河对面的孙家订亲了,就盼着他回来把婚事办了,让老爷早点抱上孙子。”方老太太附和说道。

“那好那好。如今府城里就数您方家最有颜面,许多人家都想来高攀啊!”门客们恭维道。

“对面卫城孙家也是体面人家,你两家联姻,那可是锦上添花呀。”一位门客说道。

方民游到岸边爬起来,浑身湿淋淋地跑回小客栈,客栈老板见他一身透湿,吃了一惊,方民顺口说是自己不小心掉进江里,幸好捡回条命,便飞快上楼,进房后立即换掉湿衣服,不敢多作停留,把包背上身,下楼找客栈老板结清房费,立即仓促逃离,往古城家中赶去。

在南方座落着一座景色秀丽的古城,古城四面青山环抱,北边山势峻拔,高耸险要,南面蜿蜒起浮,山丘相连,与北边形成一高一低、一雄一柔的呼应对照,在古城中间,一条碧绿清澈的河流从古城中自西向东悠闲飘逸地穿城而过,犹如神来之笔,蜿蜒流畅地将古城一分为二地划拨开来,沿河两岸民居鳞次栉比,均背山靠水而建,依河流方向而延伸,临河边的房屋呈吊脚楼,家家窗户边都挂着一两串糖葫芦似的红灯笼,同屋檐青瓦搭建出呈弯曲上翘的屋角一起倒影在河面,恍如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沿河两岸边用大青石砌成城堡,延至背后山顶修成高高的城垣,北称府城,南为卫城,分别在河流转弯处修建有两个码头,隔着河用乌蓬船作摆渡,方便两岸往来。河岸边泊船处用石墩砌成半圆形并高出河面的两层石台阶,两边各有一个石桩,用来泊船,空闲台阶地为城里人家下河洗衣搗捶、洗菜所用,也有夏天喜欢下河游泳的大人小孩临下水前,将衣服脱下扔在岸上,站在台阶边先用手或脚试试水,然后就“噗嗵”一声扎进河里。码头是古城最热闹之处,每天人来船往,划船艄公那一声“开船了”响彻河两岸。

两边城内各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街,临街人家的大门和窗户都雕梁画栋,房屋紧密相隔,以屋檐棱角为界,家家均为二至三层楼高,一层正面墙上都设有佛龛,供主人烧香拜佛,门厅用来迎客或做买卖。远远望去,整座古城山之青翠、水之碧绿、城之灵动,似苍穹眷顾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又如一幅集山、水、城相汝相连、浑然一体的太极八卦图,自然、清幽、安详地隐匿在乱世红尘中。

从府城的下游码头处沿石阶而上,进入用青石墩筑就的雉堞城门洞,就到了繁华的府城街,各种买卖的叫唤声不绝于耳,走进一条名为“四方井”的巷道,因巷道里有一口四四方方的井而得名,那井水甘甜清冽,从未断流过。每天住在府城街上的人家都挑着桶、拿着盆走进“四方井”巷道去取水回家做饭及饮用,一些夏天做冰凉粉买卖的人家专爱到井台边蹲着,从井里舀出清凉的井水倒在盆里,拿出用布包着的凉粉籽放在盆里反复用力搓揉,不一会儿,就见盆里的水慢慢开始凝固,稍搁置一会,就可以端出去卖了。

从井口边再往里爬坡上坎、左拐右弯后约200米深处的地方有一歪门斜道宅院,宅院的大门斜对着巷道,绝不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不与院内的大厅正对。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还能“财不露白”。因此宅院住户是有意识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大门系石木相嵌,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门上方的门牌匾上刻着“方宅”二字,字的上方有一雕梁悬瓦小门楼遮蔽风雨。跨过门坎,里面是一座完整的四合宅院,院内铺设青石板,在西南边有一圆形井台,和巷道里的“四方井”截然不同,井台中间高凸,形状如喇叭口,周围用青石板砌成约2米宽的正圆形,略呈倾斜状,边上是一圈石板凹槽围着,从井台溢出来的水就顺着青石板斜流进石板凹槽中,再经一个出口汇集,全部流入地下暗道排出院内。佣人、丫环们有的打水,有的洗衣洗菜,有的忙做清扫杂务,都在井台边忙碌着。

吴宪命令队伍集合,各领头官兵一一跑上前来报告着人数,唯有一队未来上报,付侍卫走过去询问,获知是方民的队伍,方民从昨天下午外出一直不见回来。吴宪猛然醒悟:

“我怎么忘了这一茬,方民肯定是得知情况后跑掉了。”

“大帅,这可不能留下后患啊。”付侍卫凑近吴宪身边说道。

吴宪在台子上边走边想:这方民会往什么地方逃跑躲藏?以方民的智勇,肯定是要为方轩报仇的,由此会导致自己日后寝食难安,总不是个事,但要发动队伍全城去搜埔吧,又显得小题大作。思来想去,没理出个头绪。

看到吴宪犹豫不绝,付侍卫想了想,于是给吴宪出主意道:

院子东南边搭着花架、花廊、苗圃等,花架上种满各种植物花卉,苗圃里栽着应时季节的蔬菜、蒜苗等等,绿叶藤条爬满花廊屋角,伸展枝叶遮掩住阳光的照射,在地面青石板上洒下斑斑点点,各色花卉生长繁茂,姹紫嫣红,微风吹过,阵阵花香扑鼻,花架下放置圆形石桌和石凳,石桌上放着各色彩线、丝带、剪力、针、腊、顶针等物品,一群五六岁至十来岁的小姐们眉清目秀,穿红着绿,围坐在石桌边,有的聚精会神做着针线,有的拿着丝带编织,有的叽叽喳喳、相互吵闹打趣,同井台那边相比,又是另一幅闺阁佳人画面。

院子北面的台阶上是正房客厅,门前有四根圆木柱子,柱子上分别挂着福禄寿禧牌匾,进入客厅,迎面正墙上方照例供奉着佛龛,格子架上摆着几碟果品,两边香烛燎绕,下面是一张硕大的八仙桌,桌上放着精致的茶杯茶壶及几碟果盘,桌两边各有一张太师椅,分别坐着方老太爷和方老太太,前面分开排列着两排坐椅及茶几,几位年长的门客们分坐两边,同方老太爷在喝茶闲聊。

“方老爷,听说你家两位少爷都在队伍上升职了,恭喜啊!”一位门客说道。

“过奖过奖,不望他升官发财,只愿他平安回来。”方老太爷掳掳花白的长胡子笑着说道。

“三老爷的方民少爷也不小了,订亲了吗?要是没有的话,我来保个媒。”另一位门客说道。

“大帅,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出其不意。这方轩和方民的老家在上游古城,听说还是一户殷实人家,不如我亲自带队过去找他家要人,施以挟迫,谅他方民也不敢在这里生事。”

“这主意不错,那就由你带上几个刚归顺过来的弟兄去,他们干这些事老道。”吴宪顿时喜形于色,他心里知道这付侍卫是想去捞一把,反正捞回来后也得先进贡给自己。

于是付侍卫转向队伍,从中挑选了一队官兵集合到前面,大声说道:

“弟兄们,随我出发去古城追埔方民,抓到重重有赏。”

在台子后面是长得茂盛的芦苇丛,方民在卫兵搭台子时就混了进来,借机走到里面,趁人不注意时沉下水去,游到芦苇丛里潜伏起来,江水淹齐在他腰下,寒冷刺骨,江风吹得芦苇四处摇晃,发出唰唰唰的响声。终于等到吴宪等一行人露面,但被队伍包围着,只看到人影动,却看不清究竟,至到听见吴宪同方轩、三姨太的对话后,才获知事情的大概。方民既为方轩因三姨太而导致的杀身之祸不值,又恨吴宪手段残暴,不记他们弟兄为他鞍前马后、出生入死之情。以前看见方轩同三姨太纠缠,总想着方轩会理智,不会被三姨太弄得昏了头,没想到自己才离开方轩几天,就发生了这种事,内心痛如针扎,不由仰天长叹。正在此时,又听到付侍卫说要去古城追埔自己,大惊失色,想到一家老老少少还在巴望着自己同方轩回家,突然要见到付侍卫这种阴险狡诈的人带士兵上门,不知会生出怎样的事端啊。想到此,事不宜迟,方民慢慢往后退,随后沉入水中不见身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