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1/5页)
啃冰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整整三年时间,薛蟠都用在塑造新形象上。施粥修桥铺路,惠及乡里,每月带着母亲和妹妹到寺里斋戒为父祈福,甚至还在城外自家最大的庄子上办了个小学堂,远近亲邻皆可送学童免费在此附学。
虽只是启蒙教育,所学的书本不过十册八册,但在左近几个村庄里也是不得了的大事。
这年头想要走科举这条路说难也不难,不过是找个老师再读懂四书,能胡诌几首酸诗而已,秀才不敢想,运气好的话混个童生还是可以的。
要是真能考中秀才,就可以去县城里官府办的县学读书了,不但免除学费,每月还发粮发银子。虽不多,至少够活,苦上几年,要是真能走了大运考上举人,家里就能一跃成为富裕人家书香门第了,不只免赋税免徭役,还能得到不少乡绅资助。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可难就难在最开始的找老师买书本上头了。现今虽是太平盛世,寻常百姓家不过混个温饱而已,有富余钱送孩子上学的家庭总归是少数。再加上印刷技术落后,购买一本薄薄的三字经,所需的银子足够四口之家几个月嚼用的。因此寻常百姓家想出个读书人,基本是妄想。
退一万步说,就算不指望那通天的路,谁又会不了解读书识字的好处呢。没本事科举,会写自己的名字能看得懂契约,至少也能在城里找个不错的差事做做,免去面朝黄土被朝天的辛苦。
在薛蟠看来不过搭个小院子,一年百十来两银子的小事,在远近乡亲的眼里就是救子孙于水火的大好事,要不是他本人明确表示了不想活着时被人上供烧香,几乎要被各家立上长生牌位了。连许多读书人也对薛蟠教化乡邻的善举大加赞赏,认为他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行善积德刷好感之余,薛蟠对自己的品德也有很高的要求。原本父孝只需要守二十七个月,也就是二年零三个月即可,但薛家门楣上的白幡却实实在在的挂满了三年。
家中三年无宴饮,不着华服,除了念佛经没有任何娱乐,在一般人看来几乎是难以想像的,偏偏薛蟠真的就做到了,连续三年都没做出任何可供人指摘的逾礼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