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志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叶永烈
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主要著作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等。1989年叶永烈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记得,在1957年夏日流火的中午,我总眼巴巴在家门口等侯绿衣人的到来。我心急似火,因为报考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大学的同学已经一个个接到录取通知书,而我望眼欲穿,却仍未盼到那姗姗来迟的信。倒是老师富有经验,说这是“吉兆”。他知道我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大学,便告诉我:“北京离温州远,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总是最晚才到的。你到现在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表明你被录取了!”
终于,听见绿衣人一声:“中‘状元’啦!”使我惊喜交集,我从他手中接到了印着蓝色“北京大学”四个字的信封!
至今,我仍珍藏着那个信封。信封上印着“报名号175517”。信封上的“考生详细通讯地址”和“考生姓名”,都是我自己在报考时写上去的。
不过,我不是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却考上了化学系。
自从我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之后,常常有人问我:“你当年为什么会考北京大学化学系?”
其实,按照我当时的意愿,我必定是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尽管我当时理科的成绩也不错。
北京大学的大名,对于我来说,早已是如雷贯耳。不过,我却不敢奢望考入这座中国的最高学府。这是因为在我们温州这座海滨小城,很少有人能够考入北京大学。
给我以报考北京大学的勇气的,是我小时候下陆军棋的朋友——戈悟觉(后来他成为宁夏文联副主席)。他比我年长,早我两年高中毕业,居然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