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遇见·最美的自己 > “钗黛之争”:谁赢了

“钗黛之争”:谁赢了(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就像唐诗不可能没有李白或杜甫,《红楼梦》里也不能没有黛玉或宝钗,少了谁,故事都不会精彩。

她们也许是曾经在作者早年记忆中出现的两个个性迥异的女子,在小说中,也是一个很好的对照组,“木石前盟”会领先,还是“金玉良缘”够实力?这个伏笔一直是《红楼梦》的主线故事,引领许多读者穿越大观园里的细流水账寻觅下去。

从EQ来看林黛玉,人人都会觉得她的缺点比优点多。

她的器量确实小。器量怎么小呢?写她器量狭窄的例子都很生动,比如:薛宝钗的母亲,托个管家送宫花给住在贾府的姐妹们。送花人顺路送了过去,最后才送到黛玉的住处,因为她住得最远。别的姑娘拿了宫花,好歹会对送花的管家说声谢,她偏偏要拐弯抹角地问:只送我一个,还是大家都有?那管家摸不着意思,诚实回答:大家都有,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听了,竟然冷笑道:我就知道,如果不是别人挑剩下的,也不会拿到我这里来。

连收到礼物都不开心,这样的女子,确实难讨好。

《红楼梦》是历代小说中唯一留心描绘女性内心世界的小说,也是最能细致刻画女性性格多面性的一本书。

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他自己开门见山地说,是因为他混到这个年纪,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在感慨之余,忽然想到过去认识的那些女子;仔细想来,那些女子的才华见识和行事风格,样样比他强。

凭着这么一个念旧的动机,十年辛苦不寻常,所以,他完成了八十多万字的《红楼梦》。

随着他巨细靡遗的描述,随着他的文采铺陈,那些女子,一个一个活灵活现地在白纸黑字上活了过来,两百多年来一直牵动着读者细腻的心思。

红楼女子最可爱的地方,在于她们都像真人。像真人,不是“完人”,无意为读者树立一个完美的标杆和模范,所以各有各的优点,也都各有各的缺点。

还有,她太自命清高。大观园里养了个戏班子,戏班子里头有个小姑娘,大家都觉得她长得像黛玉,但人人也都知道黛玉小心眼儿,正心照不宣时,神经最粗的湘云却把实话说出来,惹得黛玉大大地生了气。只因戏子身份卑下,就不能长得像她?换作宝钗,必是一笑置之,她却斤斤计较。

她还有些刻薄。刘姥姥为了弄点儿银子度过荒年,阴错阳差进了大观园,逗得贾母无比开心,不喜粗人的黛玉却在私下称呼这位老太太“母蝗虫”!

她们的优点没有好到值得歌功颂德的地步,缺点也没有糟到十恶不赦的地步。她们不像贞贞烈烈的王宝钏,也不像童话里一路使奸计的巫婆,她们的人性在字里行间处处浮现——我们几乎感受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也可以在生活周遭中找到一个似曾相识的投影,尽管我们和她们的时代不同,环境也不一样,人物的典型特性,竟可以跨越时空,由虚入实。

钗黛的文学魅力

谈起《红楼梦》中的女子,十二金钗中最重要的主角,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自古《红楼梦》迷们,总分成“拥林”和“拥薛”两派。曾有这样的记载:清朝两个文人朋友,谈起《红楼梦》来,一个“拥林”,说薛宝钗奸诈;一个“拥薛”,说林黛玉尖酸。两人一言不合,竟然打了起来,旁观者劝架才得以分开,后来两人只好赌誓,碰面时绝口不提《红楼梦》。

听起来是个笑话,不过是小说人物嘛,青菜萝卜各有所好,何必认真到这个地步呢?但小说中的两个人物,能令爱书人爱到如此痴狂,也算是桩佳话了。这种魅力,可是其他的小说人物很难匹敌的,不是吗?就算是看《三国演义》好了,没有人会为拥戴曹操或刘备打架,也没有人会为支持周瑜或诸葛亮闹得不开心。

被文人“旗鼓相当”拥护的真人是有的,最显赫的恐怕只有李白和杜甫。尽管李杜生前算是精神上的知己,为了拥李或拥杜,历代总有些文人吵吵闹闹。喜欢这个,就贬低那个,非要定出个胜负不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