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死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四十一章血洒京城(二)

而国内又不平静,贼军四起,朱由检无力对吴三桂用兵,而吴三桂也因有后金在侧,相互制衡,大明方可保无恙,可若是有朝一日吴三桂灭了后金,以他吴三桂的性格必然要挥师南下,到时大明江山难保。\\wWw.Qb5.com//今日袁崇焕逼吴襄当众发誓,总算解了朱由检后顾之忧,只要能尽快平了国内之乱,到时集全国之力,难道还不能制服区区辽东,到时再挥军北上,平复后金,自己便可中兴大明,再现大明往日辉煌。

如此说来,袁崇焕却又是为大明立了一功。按理是朱由检冤枉了袁崇焕,而袁崇焕却不计前嫌,以死报国,朱由检更应为袁崇焕平反,可朱由检此时不过是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如在现代,可以说还是个孩子,为了自己那可怜的面子,如何肯向一个已死的罪臣低头认错,不然皇家颜面何在,自己这个万岁的颜面何在?可他却不知,如今袁崇焕在城上以死报国,朝野上下何人不知是他朱由检冤枉了袁崇焕,而他又死不肯认错,他这个昏君的名头算是被坐实了。在历史上,袁崇焕无罪被杀,对于明朝整个军队士气打击非常沉重。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明朝才有整个部队向满清投降的事。更有人带了西洋大炮过去,满清开始自行铸炮。辽东将士都说:“袁督师这样忠勇,还不能免,我们在这里又干甚么?”降清的将士写信给明将,总是指责明朝昏君奸臣陷害忠良。不过此时有了与历史上不同的吴三桂,原本朱由检的昏庸只会便宜了后金那群蛮子,可现在却是便宜了吴三桂。朱由检的死不认错,致使袁崇焕至死也未获得平反,只能背负着一身冤屈命归黄泉。不过他对来援的吴襄却是赞赏有嘉。当日便叫吴襄入宫面圣,又赏赐了黄金、白银以示奖励。随后又提升其为兵部右待郎,官进一品,本为二品副总兵的吴襄此时也晋升为从一品。

只是朱由检随后又暗自叫来兵部尚书孙承宗,命其严密注视吴襄一举一动,而军中机密也不准教其知晓。老辣的孙承宗此时也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便是用高官厚禄将吴襄留在京中,以做人质,教那吴三桂不敢乱来,却又不给吴襄实权,怕他与吴三桂里应外合,谋算大明朝的万里江山。此时辽东援军的中军何可刚、后军祖大寿也先后赶到京城,可朱由检却不敢让他们进京城半步。此时京城经过后金攻伐,十几万大军还有一战力之的不过三成,而两人所率援军却有四万之众,又多是战力颇强的辽东军,加上吴襄的五千吴家军,若是他们进了京城,心有不轨,自己这个万岁怕是便要当到头了。因此只让他们在城外就地驻扎,派人送来粮草、银两犒赏劳军。三日后又以京城之围已解,命他们回辽东驻防。其实朱由检对这四万援军也是心痒得很,有心将他们收入账下,以削弱吴三桂实力,可又怕他们不是诚心归顺,反而添乱。加上又有孙承宗劝他,辽东失了这四万将士,恐怕再难抵御后金进攻,若辽东一失,则京城危矣。

祖大寿在城下驻守三日,心中却无时不掂念着辽东,掂念着自己的义州城,不知皇太极此次大败而归是否会拿他的义州出气,见京城无恙早就想率军回辽东,只是苦于无旨不敢轻举妄动。而何可刚从接到圣旨的一刻却有些不知何去何从。他明白,袁督师一去,吴三桂又被封为辽东总兵,总领辽东兵马,任吴、祖两家在辽东的势力,此后的辽东必是吴三桂的天下,自己在辽东若想立足恐怕便得效忠于吴三桂。虽然他本有一腔报国热血,可就在袁督师无故下狱时,这腔热血便已冷了。更何况自己的早就被刻上了辽东的标记,万岁下旨让自己回辽东,便可见他是把自己当成了吴三桂的人,就算自己此时提出要为万岁效力,恐怕那朱由检也不会相信自己,想到袁督师那等忠君为国之人,仍难免被人怀疑,何可刚自问自己不如袁督师多矣,若在朱由检手下,最后怕也难有好下场。何况此时种种迹象表明,这吴三桂怕是已有反意。前些时日自己也曾亲眼见过吴家军的战力,仅凭五千人便大败后金几万将士,更别说关内那些大明的老爷兵了,如果双方作战,吴家军足可以一敌十且可大胜而归。如此说来,真的效忠于吴三桂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若吴三桂真的可以称帝,自己便是开国无勋,一生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想及此处,何可刚终于下了决心,与其一生郁郁而终,还不如拼上一拼,便跟着他吴三桂吧。祖大寿却不知何可刚想法,而且他是当局者迷,这段时间又没有机会与三桂谈心,直到此时他也未知吴三桂已有反心,与朱由检已经撕破了脸。在接到圣旨,他亲自来找何可刚,问何可刚何时动身。

何可刚即已下决心,对祖大寿这位吴三桂的舅父当然不敢失礼,只是道:“一切尽听将军吩咐。”

祖大寿归心似箭,一听此话,也未多想,何可刚官职虽不如他,可与他也无直接隶属关系,为何会尽听他的吩咐。只是连道:“好,那咱们便立即动身如何?唉,我实在是掂念着义州那几十万百姓,若皇太极一怒之下攻击义州,仅任城中几万儿郎怕是难以抵挡。”“将军放宽心,有吴将军在辽东,想那皇太极必讨不了好去。”

说起吴三桂,祖大寿也是倍感自豪,虽然两人并无直接血缘关系,可名义上吴三桂毕竟是自己外甥,有人夸他,便如同夸奖自己的一般。当下祖大寿与何可刚召集部下,准备挥师北上,回转辽东。说起来两人手下四万将士中有一大半原本并非两人下属,而是半路召集而来。其中有饥寒交迫无法生存的贫民,有心怀忠义的盗匪,有被后金打败的游兵散勇,只是在为国为民、抵御外辱的大旗下召集到了一起,此时祖、何两人要回军辽东,当然要问问这些人何去何从。祖大寿没想到这两万余人中竟有九成愿随他们去辽东。一方面这些贫民、盗匪也是生活所迫,留在关内生活困顿,那些战败的残兵败将们更怕回乡后被人以逃兵问罪,而辽东这几年在袁崇焕的经营下已恢复了些元气,又有吴祖两家大力发展经济,此时的辽东已非往日千里无人烟的荒芜之地。另一方面他们在军中也早就听那些辽东将士说起过吴三桂,其大智大勇、大仁大义更让这些人心生向往。只是这此人当中还有许多有家室托累,祖大寿此时如同人贩子一般,一听到人口便是双眼放光,当下尽起军中钱粮,交给那些有家室的人,让他们回乡聚集家人,一同出关,而且他还保证,只要他们到了义州,不但会将他们召集入伍,还给他们的家人分房分地。这两万余人喜出往外,暗道,真是跟对人了。

随同祖大寿等人一起上路的还有吴襄的五千吴家军。吴襄留在京城任兵部右待郎,这五千人留在这里没有半点用处,而辽东却四面树敌,没有点实力,实在是无法自保。祖大寿率军走后,吴襄几次到兵部想要履行他的职责,可那些官员见到吴襄虽然脸上满是笑容,恭敬有嘉,可却从不让他做事,也从未拿一份军中密报吴襄过目,他这个兵部右待郎当得实在是轻闲。此时吴襄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名为升职,可实际上却只是一个人质,用来牵制自己儿子的人质。这段时间他对自己儿子和当今万岁之间的矛盾也有所了解,本来对大明忠心不二的他此时心中也起了波澜,先是自己的最为敬重的袁崇焕无故被贬,只能自尽以明心志。自己儿子初到京城便辅佐朱由检登上皇位,可朱由检不但不知感恩,反而百般为难三桂,致使三桂几次遇险,若不是三桂武艺出众,恐怕此时早已一命呜呼,难怪连袁督师也说吴三桂是情有可原。想来自己也是十分惭愧,为人父者竟对自己儿子在京中状况也不了解,让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如此凶险。而自己这些年来能从一个小小的千户进升到此时的从一品大员,却全是因为三桂,自己的这个父亲实在有些失职。在亲情与忠义之间,吴襄第一次犹豫了,他不知道是应该舍弃亲情以全忠义,还是舍弃忠义以全亲情。不过他此时身在京城却无事可做,到是有的是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

再说皇太极,他从京城撤军后,心念盛京安危,一路不敢耽搁,避开辽东援军,挥师向东趋通州,攻下通州以南的张家湾,再东渡运河,攻下被辽东援军重新占领的香河、三河、玉田、永平、滦州,最后驻扎在三屯营。一路上明朝官员将领几十人战死,而各路援兵却不敢前往救援。在三屯营,后金军分兵两路,皇太极率五万铁骑出大安口,绕道蒙古,驰援盛京。而阿敏则率其余三万人殿后,同时在大明境内大肆掠杀,将三屯屯附近遵化、蓟州、迁安、义安等地尽数屠城,所过之处人畜不留,只给大明留下了一地狼藉。几日后才带着抢来的钱粮同样出了大安口返回盛京。至十二月末,皇太极终于赶回了盛京城下,却并不见明军,再见盛京城无恙,终于放下心来。城中多尔衮率城中军民出城三里迎接皇太极的大军。这一月来,多尔衮真是食不知味,寝不安眠,每日城外明军大炮轰鸣,他却要在城中凑齐敌军所需粮草、金银。为了筹集银粮他可是没少受后金军民责骂,真是里外不是人,这种日子他真是过够了,若皇太极再不回来,他不知自己会不会疯了。多尔衮来到皇太极驾前,跪倒在地,向皇太极请罪道:“大汗,属下无能,无力剿灭吴三桂等人,反而被迫以城中钱粮资敌,请大汗责罚。”多尔衮这是以退为进,要是让皇太极先开口,自己便被动了。

皇太极见盛京城总算还在自己手上,心情大好,道:“起来吧,你能以万余军卒与那吴三桂四万大军周旋一月有余,力保城池不失,何罪之有?只是明军现在何处?为何不见踪迹?”“启禀大汗,想是那吴三桂得知大汗回援,前几日便已撤军,属下也不敢派人追赶,只派了几只暗哨跟在后面,可却被吴三桂派人斩杀,现在也不吴三桂身在何处。”

皇太极点点头,这也怪不了多尔衮,实是实力不济,便道:“好了,一切进城再行详谈。”多尔衮听完心中一喜,看来这关是过去了,忙道:“请大汗入城。”说完率前来迎接的后金军卒分立两侧,恭迎皇太极入城。皇太极虽然从多尔衮信中已经知晓明军用一种新式大炮攻城,当时情况万分危急,不然多尔衮也不敢私下答应以城中钱粮换明军停止攻城,可他率大军行至盛京城下时,看到千疮百孔的城墙时还是心惊不已,不知明军这种新式火炮到底威力有多大,日后两军交战又该如何防范。进了城,他又发现城中百姓个个有气无力,面黄肌瘦,不禁问跟在身边的多尔衮:“这是怎么回事?”

多尔衮也不敢隐瞒,道:“为了凑齐吴三桂所要粮草,城中即将断粮,连士兵都只能每日两餐,这些百姓自是无力照顾。不过我已让各地马上运粮过来,用不上三五日第一批粮食便可运到。”皇太极心中明了,今年各地收成本就一般,用来维持本地军民生活都还有些困难,不然自己又保必要入关抢夺大明。此时才十二月末,正是冰封千里的时节,北地春天来得晚,就算是山中可以裹腹的野菜、野果也要四五月份才能下来,粮食更是要再等上上大半年时间,看来今后的日子又不好过了。多尔衮见皇太极不说话,他也不敢开口,在众人满腹心事中终于来到宫前。皇太极下令道:“全军一路劳累,各自回营歇息,众将随我进宫议事。”

皇太极说完自己已先走一步,进了宫门,多尔衮跟在身后,其余众将则各自安排本部人马回营。可没等他们安排妥当,就听宫中有人嗥叫,其声音如受伤的野兽发出最后的嘶鸣:“吴三桂,我与你誓不两立!不将你挫骨扬灰,难消我心头之恨!”众将不知宫中发生何事,忙匆匆进宫。

来到殿内,却见皇太极正站在大殿中央,手持随身宝剑,怒目圆睁。而多尔衮则跪在一边,一言不发。代善不知皇太极这是怎么了,忙道:“大汗,发生何事?”皇太极气得面色铁青,手中宝剑向前一指,“这……这……”却是说不出话。代善顺着皇太极所指方向看去,却见面前空空如野,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更不明白皇太极为何发怒。“龙……椅……”皇太极咬牙切齿的道。这时代善才反应过来,这大殿本是皇太极召见群臣的地方,为了显示其威严,大殿是仿照大明所建,尽其奢华,四周墙壁及殿内立柱都是雕龙画凤,又用金银宝石镶嵌,而且皇太极还命人打造了一座纯金的龙椅,若不是怕招大明及蒙古、朝鲜不满,皇太极早就称帝了。可此时这龙椅竟不在了,再向四面看去,却发现原本镶嵌着黄金宝石的墙壁上只留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窟窿,黄金宝石都已不翼而飞。

这也难怪皇太极会大发雷霆,代善走到多尔衮身边,小声问道:“多尔衮,这是怎么回事?”

多尔衮苦着脸道:“还不是那吴三桂,他自十一月十日围城,我与他十二日和谈,他要我负责他八万大军的粮草饷银,同时每天要给他黄金八千两,不然便要全力攻城,为了保住盛京,我敢不给吗?直到吴三桂前几日撤军,共计四十三天,便要付他三十四万四千两黄金。府库中总共也不过十五万两黄金,相差甚远,我只能四处筹集,可最后几日,城中不论是大小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被收刮一空,无奈之下,我只能……”代善听后,暗道:这也就难怪皇太极会如此愤怒,连龙椅都被人给抢走了,他这个大汗威严何在?这时皇太极终于平息下来,对多尔衮道:“好了,你起来吧,这也怪不得你,能保住盛京,区区龙椅算得了什么。待阿敏回来必能补上这些损失,到时再打造新的。”

随后几天,皇太极忙于城中善后工作。此时的盛京城已不复往日繁华,城中军民损失钱财事小,缺少粮食才是最重要的,好在多尔衮派到其他各处求援的军卒陆续回来,并带回了一些粮食,虽然仅够盛京军民支持半月,但皇太极也不着急。阿敏率三万大军在关内大肆收刮,早有信使回报,说阿敏不但抢到了大批钱财,并在遵化、蓟州、迁安、义安等城抢到粮食几十万石,足够盛京所用。解决了粮食的困扰,皇太极这才有空询问多尔衮吴三桂攻城详情。多尔衮将当日详情一五一十说与皇太极。皇太极听后却是久久无语,过了半响才道:“多尔衮,你说若吴三桂再来攻城,盛京能不能守得住?”“有大汗在,有后金几万勇士在,他吴三桂岂敢再来犯我盛京。”

“说实话!”皇太极有些不满的打断多尔衮道。“是!说实话。”多尔衮想了一会儿却道:“我也不知道。”皇太极没想到多尔衮憋了半天,竟是“不知道”,气得一拍桌案,“连这你也不知道,那你知道什么?”

多尔衮见皇太极发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大汗,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吴三桂还像这次只带四万余人围攻盛京,咱们可以用城中骑兵从各城门同时出击,以多打少,必能将明军打败。可若是吴三桂增加围城人数,明军的辽东铁骑本就不弱于我们,特别是吴三桂手下骑兵火器犀利,骑术精湛,恐怕形势不容乐观。而且他们的那种新式大炮威力巨大,又十分方便,只要在地上挖个坑便可以,那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而我们却对他们的这种大炮没有半点办法,只要他们的弹药足够,就算是再坚固的城池也难保不会被攻破。”皇太极听后若有所思,暗道:什么时侯我后金对付大明竟也需要以多打少才能获胜了,如真是这样,就算后金全民皆兵,又能召出多少军卒,日后这仗还怎么打?说起来吴三桂之所以能围攻盛京,却是因为城中没有一门可以用于远攻的大炮,若是盛京也像大明京师一样在城上多摆些红衣大炮,就凭吴三桂这种射程仅比弓箭稍远的土炮如何能是敌手?恐怕没等他们挖好坑,便已被炸死了。只可惜自己往日过于注重骑兵,认为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只要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他们又岂有能力来攻击自己的都城?至于明军的红衣大炮防守还可以,若用这种重达几千斤乃至几万斤的大炮来进攻,简直就是笑谈,这种庞然大物如何能像骑兵一般机动灵活。些年来这种战法也的确奏效,只是却遇到了吴三桂这个怪胎,若不是吴三桂,皇太极相信自己一统关外,直至南下攻入关内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可今天自己却不得不考虑防守的问题。想及此处,皇太极让多尔衮将新投入后金的明将尚可喜叫来,想问问尚可喜是否知道大炮的制法,那怕是花大价钱买来几门也是好的。

尚可喜自投入后金,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在攻击遵化城时立下大功,又得皇太极封赏。听到皇太极召他入宫,虽不知何事,却不敢怠慢,马上来见皇太极。皇太极见到尚可喜并没有急着问红衣大炮的事,他是怕这尚可喜刚刚投降过来,若是让他知道自己竟被吴三桂围攻,而且损失惨重,会另起他心,因此只是道:“尚将军,在我后金可还习惯?若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尚可喜闻言忙道:“末将在此一切顺心,烦劳大汗关心,末将感激不尽。”“嗯。”随后皇太极又与尚可喜说了会闲话,才道:“尚将军,此次入关,几乎可破大明京城,没想到却被其城上红衣大炮所阻,其威力确实巨大,我也见之心喜,不知尚将军可知其制法?”

尚可喜在军中已经听说后金盛京被围之事,只是皇太极不提,他也不敢提,免得皇太极不高兴。不过此时听皇太极提起红衣大炮,立即明白皇太极是想用红衣大炮守城,以应对吴三桂的土炮,忙道:“大汗,那红衣大炮本是海外蛮夷所制,末将实是不知其制法。”说完看皇太极面有失望之色,又道:“不过末将倒是有两位兄弟,对火器颇有研究。”

皇太极一听大喜,忙问道:“他们是何人,现在何处?”“他二人名为孔有德、耿仲明,与属下相同,原为毛将军部下,自毛将军被那袁蛮子杀害后,二人与朝庭新任皮岛将军不和,现已投奔了登莱巡抚孙元化。”

“那你与他二人可有联系?可能说得二人来投?”尚可喜此时却无把握,只能道:“属下愿一试,只是成与不成却在两可之间。”

“好,你尽管去做,不论二人有何要求都可答应他们。”尚可喜领命后出了宫门,书信一封让人带与二人。皇太极此时心情大好,若是盛京城上安上大炮,又何惧吴三桂等人,到时后顾无忧,自然可与吴三桂一战。可就在他踌躇满志时,外面有人慌慌张张的冲进宫门,见了皇太极,忙道:“启禀大汗,大事不好,贝勒爷阿敏派来信使,说他们被吴三桂伏击,损失惨重,请大汗速派援军,以解危急。”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大梦南北朝

大梦南北朝

游小浪
关于大梦南北朝: 二十一世纪的青年魂穿南北朝“后三国”时代(周,齐,陈)。完全没有原主记忆,醒来即是绿林(土匪)。马天云带领大家领略那个战乱的时代。
历史 连载 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