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 第207章 华夏最后的文坛脊梁

第207章 华夏最后的文坛脊梁(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

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 ”、“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

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8月返京。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宣统元年(1909年)8月,鲁迅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被大总统任命为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

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

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

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

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民国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