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登岛的玛格纳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婚姻日渐衰微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
《以弗所书》5:31—32
“一见钟情永不变心”这种话,我早就听腻了。在婚礼上,在教会里,在主日学,谈论婚姻的那些话,其深度大多和一张贺卡差不多。你可以用很多话描述婚姻,但婚姻绝非“一见钟情永不变心”。婚姻是荣耀的,也是艰难的。婚姻燃烧着喜乐和力量,又浸透着血汗和泪水;有许多失败让人学会谦虚,又有许多胜利让人精疲力竭。我所知道的婚姻,只要超过几个星期,没有一个可说是“童话成真”的。所以,保罗在《以弗所书》5章关于婚姻的着名论述,很多夫妇只记得31节至32节,就是印在上面的几句经文。有时候,你费了一整天时间,艰难地试图彼此理解却一无所得;你一头栽倒在床上,只能感叹:“这真是极大的奥秘!”有时候,婚姻似乎是无解之谜,人困于其中,无路可走。
我相信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最伟大、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婚姻。在圣经里,神亲自为人类第一场婚礼证婚(创2:22—25)。并且,亚当一看见夏娃就诗兴大发,感叹:“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这句话告诉我们,婚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仅次于人与神的关系。而且,正因为如此,学会认识配偶和爱配偶,与认识神一样,既是难事苦事,又是美事妙事。
最痛苦、最奇妙的人际关系——这就是圣经对婚姻的理解,并且今天特别需要强调这种婚姻观,提高它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
在过去四十年里,美国“重要婚姻指标”(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婚姻的健康程度和满意程度)一直在持续下降。今天的离婚率几乎是1960年的两倍。在1970年,所有新生婴儿中,89%的父母是已婚夫妇,但今天这个比例却降至60%。最有说服力的是,在1960年,有超过72%的美国成年人已婚,而2008年只有一半成年人已婚。
这些数字都显示出美国文化越来越提防婚姻,态度越来越悲观。年轻人更是如此。他们相信自己不太可能拥有美满婚姻,而且,即便婚姻稳定,他们也认为婚后性生活会变为无趣。正如喜剧明星洛克(chris Rock)所提的问题,“你是愿意一个人孤独老去,还是愿意两个人无趣厮守?”很多年轻的成年人相信只有这两种选择。正因如此,很多人试图在婚姻和一夜情之间追求幸福:选择同居。
这种做法在过去三十年间呈几何级数增长。今天,有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婚前同居。在1960年,这个数字几乎为零。目前,二十五岁到三十九岁之间的未婚女性中,有四分之一与一个伴侣同居,而在三十五岁到三十九岁这个年龄段,有未婚同居经验的人数比例上升到60%。这种做法背后是一些广为流传的信条和观念。其中一个观念是:多数婚姻不幸福。人们的理由是:50%的婚姻最终离婚,而且剩下的50%里面,痛苦的肯定也不少。很多人说,婚前同居可以增加选择正确配偶的几率。婚前同居可以在你一脚踏进婚姻之前,帮助你发现两人是否合得来。婚前同居也可以发现对方是否真关心你,你们之间的“性吸引力”是否足够强。“我认识的每个草率结婚的人——婚前没有同居的人——最后他们都离婚了”,有人在“美国婚姻研究项目”(National marriage project)的民意调查中这样说。
然而,这些信条和观念的问题在于:它们几乎每个都完全错误。
§ 婚姻出人意料的益处
虽然民意调查中那位年轻人支持婚前同居,但“大量证据表明,婚前同居的人更有可能在婚后离婚”。对那些经历了父母离婚的年轻人来说,同居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但事实表明:吃这服药,比得病更苦。
其他一些流行观念也是错误的。确实,45%的夫妇最终离婚,但是离婚率最高的人群是那些十八岁之前结婚的人,他们高中辍学,并且婚前生子。“所以,如果你受过不错的教育,有体面的收入,来自一个完整的家庭,有正确的宗教信仰,在二十五岁之后结婚,并且不是奉子成婚,那么你就不大可能离婚。”
很多年轻人赞成婚前同居,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财务保障,就不应该结婚。他们的假设是,婚姻是一个财务黑洞。但研究指出,婚姻具有许多“出人意料的经济利益”。1992年的一份针对退休数据的研究表明,在退休的时候,一直在婚姻中的人与那些从未结婚或离婚后未再婚的人相比,前者的财富比后者多75%。更值得注意的是,已婚男子与那些拥有相似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单身男子相比,前者的收入比后者高10%—40%。
为什么会这样?一部分原因是已婚者的身体和精神更健康。另外,婚姻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减震装置”,可以帮助你度过失望、病患和其他困难。你可以更快恢复平衡。但是,收入高也可能来自于学者所说的“婚姻社会规范”。研究表明,夫妇彼此监督和自我约束的水平高于朋友和其他家庭关系。举一个例子,单身的人可以随意花钱,放任自流,没人监督他们。但已婚的人必须一起省钱,投资,作长远打算。没有什么比婚姻更利于品格成熟。
很多年轻人恐惧婚姻的主要原因,也许是他们觉得多数夫妇都不幸福。雅虎网站论坛上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二十五岁男子宣布自己永远不结婚。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已婚的朋友时,每个人都笑了,他们纷纷露出嫉妒的表情,连连夸他聪明。于是,他作出结论:已婚者当中至少70%是不幸福的。一位年轻女士在下面跟帖,对他这个毫无根据的数据表示赞同。她认为,“已婚的人里面,十个有七个活在地狱里,”然后又说,“我明年结婚,因为我爱我的未婚夫。但是,要是他对我不好,我会毫不犹豫地甩掉他。”
最近《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报道,讲的是一部新电影,名叫《一夫一妻》(monogamy),导演是夏皮罗(dana Adam Shapiro)。在2008年,夏皮罗发现很多三十岁左右的已婚朋友都在闹离婚。他决定拍一部电影,并且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他深入采访了五十个见证自己婚姻破裂的人。然而,他并没有研究幸福的、长期稳定的婚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采访婚姻美满的夫妇,他借用托尔斯泰的话说:“幸福的婚姻都是一样的。意思就是它们都很无趣。”《纽约时报》记者总结说:“由此可见,这部影片最终采纳了一种可怕的婚姻观,甚至可说是世界末日一般的可怖景象。”这部影片描述了两个人的困境:虽然彼此深深相爱,却不能白头到老。夏皮罗在接受采访时还说,他相信两个现代人彼此相爱而不牺牲个性和自由是很难的,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的。用记者的话讲,尽管夏皮罗希望有一天能结婚,并且不认为自己的电影是敌对婚姻的,但这位从未结过婚的夏皮罗觉得一夫一妻制实在是太难了。夏皮罗的观点反映了美国年轻人、特别是城市年轻人的典型思想。
我所在的教会有几千单身者来自纽约曼哈顿,作为教会牧师,我与无数男人和女人交谈过,他们都有类似的婚姻观。然而,他们低估了美满婚姻的前景。所有调查研究都告诉我们,自称“婚姻非常幸福”的已婚者比例非常高,达到61%—62%,而且在过去十年里,这个比例并没有下降。最值得注意的是,纵向研究表明,那些不幸福的婚姻,如果不离婚,有三分之二会在五年内变得幸福。所以,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魏特(Linda J.waite)说:“人们高估了离婚的好处。”
在过去二十年里,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已婚者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单身、离异和未婚同居者。这些证据也表明,多数人的婚姻是幸福的,而那些婚姻不幸却没有离婚的人,多数最终变得幸福。同样,那些在健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前者有生活积极性的比例比后者高二到三倍。所以,一面倒的结论就是:成年人结婚、儿童与父母一起生活,会极大地促进人类幸福。
§ 婚姻的历史
从前,人们普遍相信婚姻是良善美好的,但现在却不这样想。弗吉尼亚大学的“美国婚姻研究项目”最近的报告指出:“少于三分之一的【高四】女生和仅略多于三分之一的男生相信……与其他选择相比,婚姻更有益于个人。但这种消极态度与现有的经验证据相悖;现有经验证明:与单身和同居相比,结婚更具有现实的个人利益和社会效益。”这个报告认为,多数年轻人的观点不仅抵触之前人们的共识,抵触世界各大宗教的教导,而且也得不到最新社会科学研究证据的支持,而这些证据是多年积累的,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