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登岛的玛格纳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旧约圣经有两条主线贯穿。其中一条宣称犹太人的神是全宇宙的神,当时,每个国家都有他们自己所崇拜的神、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例如:拜巴力、伊西斯或摩洛等等。所以,当时的战争几乎都和宗教有关,可以说是两个神在打仗,也可以说是两个神的信徒之间在打仗。因此,以色列这个叫“雅威”或“永远”的神,就被别的国家视为是以色列的神。
每一个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神,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色列宣告他们的神超乎万神之上,这也是旧约圣经中的一句话。以色列又更进一步宣称,我们的神是唯一真正存在的神,其他的神都是人为想象出来的。以色列人又说,我们的神,不但创造了宇宙,还维持着宇宙的运行。这些宣告,当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圣经《以赛亚书》,尤其是第四十章,还有《约伯记》和许多诗篇的篇章,都做出这样的宣告。这是贯穿旧约圣经的两条主线之一。
犹太人的神是全宇宙的神,另外一方面是,全宇宙的神是犹太人的神。这等于是宣称:这一位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和地上的这一小群人,也就是犹太人,关系特别特别的密切,宇宙的神成了犹太人的神,上帝甚至于指出自己和一个家族的祖孙三代关系密切。这位全宇宙的神,竟然自称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你能够想象的出其他国家的反应吗?
这一种宣告实在太不可思议!这是一个双向的宣告:犹太人的神是全宇宙的神,宇宙的神是犹太人的神,在创世纪中有解释。如果没有创世纪,就不会知道以色列人为什么有这惊人的宣告了。我曾经说过,圣经如果从出埃及记开始,读的人会以为上帝只不过是犹太人的神。但是创世纪说:全宇宙的神,成了犹太人的神。上帝欣然地自称是这个小小的以色列民族中某三个人的神。
创世纪所涵盖的年代,比圣经其他部分综合起来所涵盖的年代还要长。从出埃及记,最后到启示录,大约涵盖一千五百年时间。但是,创世纪所涵盖的年代,是从世界的创造一直延伸到约瑟,这段期间远超过一千五百年。你读圣经的时候会发现,创世纪所涵盖的年代其实压缩得很厉害。这卷书涵盖许许多多的世纪,跟圣经其他的部分相比较,所涵盖的年代更长。
但是你读创世纪的时候就会发现,各段历史所占的篇幅不同。第一到十一章占了创世纪四分之一的篇幅,算是很短。但是涵盖的年代却是非常长。而且谈到了许多人,甚至许多国家。但是创世纪的后半部,就是十二到五十章,所占篇幅是一到十一章的三倍,占了整卷书的四分之三。但涵盖的年代只有很短的几年时间。而且只谈到少数几个人,其实只谈到一个家庭而已,只谈到那个家庭的四代。如果这是记载世界的历史,感觉上很不成比例。但是内容很详细,而且这个比例是有原因的。所以,创世纪的历史步调越来越慢。
原本的焦点是全世界和全人类,现在的焦点放在一个家庭。这是上帝特意的安排,因为我们是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历史。上帝先处理全人类和全历史的问题,然后再把焦点放在一个家庭上。仿佛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家庭。从某个角度来看它确实重要,他们是塞特的后代。从赛特的后代,人类才开始呼求上帝的名。这是一个转折,上帝会眷顾呼求他名的人,他会特别的看重他们。因为他能够通过这些人,来完成他的计划和目的。所以这些篇幅才会有这么奇怪的比例。
各位,圣经并不是记载上帝如何解决我们的问题,而是记载他如何解决上帝自己的问题。这一点我们需要弄清楚。我们常常把福音书看成是上帝在满足我们的需要,你孤单吗?你不快乐吗?你的人生没有目的吗?主耶稣可以满足你的需要,你一定听过类似这样的教导。但是圣经的焦点根本不是放在我们的需要上,而是放在上帝的难题上。上帝的难题就是如何处置那些不想认识他、不爱他、又不顺服他的人类。他该怎么做呢?那就是上帝的难题。
有一个方法就是消灭全人类,从头再来。上帝试过这个方法。不过有件事我上次没有提到。挪亚出了方舟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喝醉酒、赤身裸体的事件。从那个时候开始,可悲的故事又开始重演了。连挪亚和他的家人都不例外。上帝必须另外想方法,当然他早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不是拯救人类脱离自己的罪,而是解决他的难题。
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上帝为什么造人?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上帝已经有一个儿子,他很爱这个儿子,所以他想要有更多的儿子。没有更简单的答案了。我们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上帝想要更多的儿子。但是,悲哀的是,上帝最后却这样说:真希望当初没造他们。
上帝该怎么做呢?他很清楚该怎么做。他透过亚伯拉罕,开始解决他自己的难题。如何处置悖逆的人类,上帝选择透过一个民族来解决问题。哲学家称之为“独钟之恶”。真是惊人之语。“独钟之恶”的意思就是:上帝为什么只选择犹太人?为什么不用中国人来救中国人?用美国人来救美国人?用英国人来救英国人呢?上帝他选择用犹太人来解决问题,实在让我们觉得有点反感。有两个诗人,一个叫做威廉诺曼尤尔,另外一个叫塞索布朗,两个人都喜欢写短诗。一九七六年才过世的威廉诺曼尤尔,写了下面这首诗:
多么奇怪,
上帝既然选择犹太人。
这是很精彩的一首诗。这首诗后来经常被引用。后来塞索布朗决定接龙,写下第二句,他这样写道:
更奇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