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弗兰科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是博希蒙德的举动并不像这份文献所述的那样完全出于自发,更没有书中描写的那么绚丽。博希蒙德给他留在巴里的心腹威廉·弗莱蒙古(William Flammengus)发了一个指令,让他在1096年春出售一批土地。这说明和其他人一样,博希蒙德已经在着手准备盘活资金参加远征了。<sup>45</sup>他迅速放弃围攻阿马尔菲,集结部下,出发东进。这同样说明,这个诺曼人之前已经做过准备,绝不是仓促做出的远征决定。

博希蒙德是个强势的人物,相貌堂堂,意志坚强,不论是对战术还是对自己的发型,他都自有主张。他不像其他西欧人那样把头发蓄到肩膀,而是坚持只留到耳际。<sup>46</sup>他是个卓越的指挥官,但他在1082—1083年对拜占庭的进攻却显示出自私和慵懒——他的部下们正在拉里萨进攻帝国军队之时,他却和朋友坐在河岸边逍遥地吃葡萄。<sup>47</sup>但从教皇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至少有一名来自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领袖参加了远征。其他领袖很难招募到,西西里的罗杰很精明,他知道前往东方与穆斯林作战可能会让自己的领地出现麻烦,毕竟那里也住着相当数量的穆斯林。<sup>48</sup>1085年,罗杰·博尔萨(Roger Borsa)继承了阿普利亚公爵领,所以他显然没有兴趣参加东征。而相反的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博希蒙德曾在他们父亲去世的时候争权失利,所以此时的他当然要跳出来抓住这次前往东方冒险的机会。

乌尔班二世的计划从很多方面来看实施得都堪称极佳:早就锁定好愿意参加远征的关键人物,这样的话他们的参与就能成为推动其他人参加的催化剂。因此教皇激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骑士运动。教廷投入了大量精力散播号召人们武装东征的消息,并做了必要的安排,推动热烈的反应转化为实际行动。但他的计划当中有些部分依然很含糊。比如,远征领导权的问题一直让人困惑,有好几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十字军大部队的总指挥。至少在最开始的时候,乌尔班二世是想让勒皮主教作为自己的代表来领导这次远征的,<sup>49</sup>但其他人也觉得自己扮演的是这个角色。比如,图卢兹的雷蒙就自称是前往耶路撒冷的基督教骑士们的领袖。<sup>50</sup>韦芒杜瓦的于格对自己在军中的地位也自视甚高,随身携带了一面教皇的旗帜,表明自己是乌尔班二世在远征军中的代表。<sup>51</sup>还有些人把布卢瓦的史蒂芬视为“全军议事会的首脑和领导人”,<sup>52</sup>他自己肯定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会在写给妻子(“征服者”威廉之女)的信中说,同行的王公们推选他为全军的统帅。<sup>53</sup>

而实际上,随着这场艰难征途的展开,领导权也不断在发生变化。乌尔班二世不明确指定东征的领导人是有原因的,这些欧洲最有权势的人都自认为是教皇代表,所以教皇只有这么做才能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他们彼此竞争,而谁都不好被看轻。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教皇不明说领导权还有另一个原因:这样,西欧人到了拜占庭境内后就要听从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的指挥。出于技巧和策略上的考虑,乌尔班二世可能会很谨慎地避免明说这件事,但真相还在于,拜占庭的皇帝也在操控着事情的进展。

同样,虽然十字军的终极目标是很清楚的——捍卫东方的基督教会,击退突厥异教徒,最终抵达耶路撒冷,但详细的军事目标却很不清晰。人们不怎么谈论如何征服或占领圣城,更别说将来怎么保住它了。关于他们到耶路撒冷之后具体要怎么做,也完全没有明确的计划。至于在与突厥人作战的过程中,到底要瞄准哪几座城镇、哪几个地区和省份,这些细节全都没有规划。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又有赖于君士坦丁堡,真正制定战略目标的其实是阿莱克修斯一世:尼西亚、塔尔索斯、安条克以及其他一些被突厥人夺走的重要城镇才是拜占庭进攻的首要目标。而至少在十字军刚抵达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他们是接受这些目标的。另外,对于主要考虑政治问题的教皇来说,军事计划是次要的,相对没那么重要。

对十字军的人员招募过程,阿莱克修斯皇帝的筹划也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阿莱克修斯需要的是军事帮助,而不仅是空洞的好意。他需要吸引具有战斗经验的人来抗击突厥人,因此,教皇乌尔班二世也相应地反复强调了这一点。正如当时的一位教士所说:“我所处的位置让我能够亲耳听到教皇乌尔班大人的言语,听到他即刻开始敦促俗世的人们前往耶路撒冷(武装)朝圣,但与此同时,又禁止僧侣前往。”<sup>54</sup>对于禁止“不适合战斗者”参加远征,另一位编年史家称:“因为这样的朝圣举动与其说是帮助,不如说更像是在拉后腿,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反而徒增负担。”<sup>55</sup>

一份文献称,在“基督徒普遍和狂热的响应潮”中,教皇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阻止那些造成阻碍者参与。<sup>56</sup>1096年秋他在写信给托斯卡纳的瓦隆布罗萨修道院时,就很明确地谈到了这一点:“我们听说,你们有些人想要与前往耶路撒冷的骑士们一道出发,怀揣着解放基督教的良善好意。这是一种极好的牺牲,但准备如此行事的人却错了。因为我们是在鼓舞骑士们踏上征途,只有他们或许才能遏制住萨拉森人的蛮行,让基督徒们重获往日的自由。”<sup>57</sup>而他在之前写给博洛尼亚居民的信中所说的也基本相同。<sup>58</sup>

高级教士们强化了这样的信息,但也实在遭遇了不少困难。图卢兹主教花费了不少力气,才让一位富有的女士阿尔泰亚的艾美利亚(Emerias of Alteias)打消了亲自参加远征的念头。之前她可是决心坚定,甚至已经“在右肩佩上了十字架”,还发誓要抵达耶路撒冷。主教大费周章地劝说她,或许成立一所济贫院可能会更受欢迎,她才很不情愿地同意不亲自前去。<sup>59</sup>

对阿莱克修斯来说,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支军队的规模也相当关键。君士坦丁堡方面必须提前作好后勤准备,这样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待大批人马。中央还必须作好必要的计划,指明在西方人抵达拜占庭境内后如何迎接、引导并为他们提供补给。这可能也是教皇为什么在最开始就坚持让所有想要参加远征者必须许下特定誓言的原因之一。在皮亚琴察,听取了拜占庭使节们的倾诉后,“我们的教皇大人号召众人起而担责,发誓以上帝所愿前往那里,为皇帝提供最忠诚的帮助,竭尽所能抗击异教徒”。<sup>60</sup>克莱蒙会议上乌尔班二世又重申了这一点,强调必须正式公开宣誓自己是以这样的意愿来参加的。<sup>61</sup>另一方面,人们也受到威胁说,如果退缩反悔,后果将极其严重。他们被警告道,他们是在背弃上帝,“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做我的门徒”(《马太福音 10:38》)。

没有任何正式的记录表明,到底有多少人准备高举十字架前往东征。而且我们也不清楚当时的条件下是否有可能做这样一份记录。不过,有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确实有相当多的人热情地投身其间。十字军运动能形成这样的规模,很重要的一点要归功于乌尔班二世在招募法兰西骑士时起到的核心作用。很多次,教皇都亲自聆听了即将东征者的宣誓。<sup>63</sup>而且每次他都会亲自与重要人物会面,并在利摩日、安茹、勒芒、图尔、尼姆等地方为十字军东征宣道。他当时就能感觉到,尽管具体数量很难确定,但确实有庞大的人群都呐喊着要参与东征。

野心勃勃且对前景乐观的教皇,还有远在君士坦丁堡四面受敌的皇帝,都希望能有数量可观的人响应他们武装东征的号召,但他们谁也没有估计到最终会形成这样的宏大规模。教皇一直密切关注着西班牙11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局势变化,他也用类似的方式鼓励可能前往西班牙作战的十字军战士们,但骑士们却并没有因此而纷纷前往伊比利亚半岛。<sup>64</sup>与此相反,让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得以开始,同时也让欧洲为之狂热的原因,一方面是耶路撒冷,另一方面则是人们一直密切关注着东方局势,其中,以小亚细亚的极速崩溃最能刺激人们的神经。

虽然只是粗略的估计,但准备参与远征者的人数确实以某种方式传回到阿莱克修斯那里,因为皇帝据此开始做起了准备。十字军战士们分成多个规模较大的团队穿越拜占庭领土时,都得到了皇帝提供的补给,这可以充分说明一个事实:皇帝已经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在进入帝国的边境地带以及通往君士坦丁堡的主要路线沿线都做了必要的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之所以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关于远征的明确时间表在一开始就被确定了下来。教皇将出发日期定在了8月15日——夏季最为重要的神圣节日,圣母升天节。这一方面是想要对即将展开的旅程做一些时间规划,另一方面也是意在给拜占庭方面足够的协调时间。如果在夏天,也就是在乌尔班二世于克莱蒙发表演说9个月后出发的话,那么,阿莱克修斯就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储备西方人到达后所需的粮草。

这件事在基伯托斯(Kibotos)<a id="noteBack_9" href="#note_9">[9]</a>表现得最为紧迫。这个地点事先就被阿莱克修斯确立为集合点,西方各路骑士们将在此整编为一队,准备攻打尼西亚。届时预计将有成千上万人来临,因此阿莱克修斯在这里做了大量的后勤准备:食物储备、日常供应、商户引入都是按照会有大批人马涌入的标准预备的。<sup>65</sup>甚至他还迅速建造起一所拉丁修道院,以满足西方来客的精神需求,同时也能表明阿莱克修斯对罗马天主教礼仪所持的开放态度。<sup>66</sup>

东征的其他方面也需要仔细谋划。对于怎样更好地监管这一大批来到东方的西方人,君士坦丁堡也预先做了准备。“皇帝召来了罗马军队的一些将领,派他们前往迪拉基翁和阿夫隆纳周边区域,指示他们妥善地接待从海路前来的人,并为这些人供应充足的补给。他们将密切监视并尾随这些人,万一来者沿路抢劫或偏离路线洗劫周边地区,他们就会小规模地与之交火加以制止。这些官员都带有懂拉丁语的翻译,其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将事故平息于萌芽之中”。<sup>67</sup>

为保证十字军能在帝国领土上顺利行进,拜占庭方面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布永的戈弗雷到达帝国边境后,获得了一份特别许可证,可以从一些不对当地居民开放的市场上获取补给。<sup>68</sup>这就意味着十字军在沿路是很容易获得食物的,避免了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武装力量因为给养不足而变得躁动惹事。同时,这也能让中央可以预先确定食品价格,把一定会出现的价格飙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防止当地的商人利用供不应求的态势大肆抬高价格。

阿莱克修斯还下令,等西方人一来到拜占庭境内,就慷慨地赠予他们大量金钱。这个举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给那些初次与帝国有接触的人留下好印象。但正如一位评论家敏锐指出的,这还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经济学行为:皇帝分发出去的所有钱财都被花在了购买皇室代理人提供的商品上,最后这些钱又回到了帝国国库。<sup>69</sup>

封闭的专营市场加帝国赠礼,这种模式在拜占庭西部各个省份中执行,也在前往君士坦丁堡的两条主要干道沿线不断复制。1096年秋,布永的戈弗雷来到巴尔干半岛的城镇奈索斯(Naissos)<a id="noteBack_10" href="#note_10">[10]</a>,他很高兴地收到了谷物、大麦、葡萄酒和橄榄油,以及皇帝送给他作为私人赠礼的大批野味。他的人马再次得到特许证,能够到市场上购买补给,而且能出售自己的任何东西。戈弗雷一行人在这里待了好几天,“物资丰富,人欢马畅”。<sup>70</sup>博希蒙德在穿越了伊庇鲁斯、马其顿和色雷斯的贫瘠区域后,军中储存的葡萄酒和谷物竟然还增加了,这再次说明,阿莱克修斯预备的后勤体系是多么有效。<sup>71</sup>

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就是十字军们的行进路线。十字军的主要领导者们是分多路、多支队伍来到君士坦丁堡的。有些人,如布永的戈弗雷,横穿德意志和欧洲中部,从陆路前往拜占庭帝国,其间一路穿越了巴尔干半岛,最后来到帝国的首都。而其他人则沿意大利一路南下,在阿普利亚登船,渡海来到伊庇鲁斯,然后沿着连接新罗马和旧罗马的艾格纳提亚大道(Via Egnatia)行进。佛兰德斯的罗贝尔、韦芒杜瓦的于格、布卢瓦的史蒂芬和诺曼底的罗伯特都选择了这条路线,来自意大利南部的博希蒙德和他的诺曼人小分队也是如此。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些权贵人物选择这条路线与阿莱克修斯有关,但各支人马行进的间隔似乎都有条不紊,简直称得上完美,那就不太可能是巧合。他们的分批抵达,减轻了对拜占庭的资源和后勤造成的压力,因此有理由假定他们是特意做过协调安排的。

有一个事例突出表明皇帝参与了东征初期阶段的规划,甚至在十字军抵达帝国边境之前,皇帝就已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已经看到,图卢兹的雷蒙是教皇最先接洽的权贵之一。他的财富、地位和之前曾给予教廷的支持都使他成为教皇的强大盟友。这位伯爵挑选了一条艰难的路线,穿越了斯拉沃尼亚(Slavonia)<a id="noteBack_11" href="#note_11">[11]</a>。“一块被废弃的土地,山峦重叠,难于通行,有三个星期,我们既没看到一头野兽,也没看到一只飞鸟。”他的一名随从这样记录道。这片领土危机四伏,雷蒙一行经常受到攻击,不时有人被杀。浓雾、密林和陡峭的山地都让这支队伍在南下的路途上难以自保。而伯爵的回应是对当地人施以报复,他弄瞎了一些人,砍掉了一些人的脚,黔了一些人的脸作为严厉警告。<sup>72</sup>这段旅途实在太艰难了,以致雷蒙的随军牧师只能宣称上帝是在借助十字军的苦难和力量来敦促“野蛮的异教徒们”背弃罪恶,与末日告别。<sup>73</sup>

事实上,图卢兹伯爵选择这条路线是有理由的,他是为了乌尔班二世而要去征服康斯坦丁·博丹(Constantine Bodin),原因是这位塞尔维亚统治者在十字军东征前夕对拜占庭实施了侵扰,还和敌教皇有接触,这些都激怒了乌尔班二世。雷蒙这样重要的人物居然会途经泽塔(Zeta)这样偏远的沿海地区,这就表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曾经历过多么精细的预先谋划。雷蒙沿达尔马提亚海岸南下的事实就再清楚不过了,明显是阿莱克修斯皇帝和教皇携手谋划的结果。按照设计,十字军人马到来后的第一步是进攻尼西亚,驱逐小亚细亚西部的突厥人,之后阿莱克修斯再对其他地区示警,借机有所突破。而图卢兹伯爵这样与教皇关系密切的人,因为值得信赖而被选中走一条不寻常又艰难的路,从而给博丹施压,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毫不奇怪,博丹对图卢兹伯爵一行表现出了敌意,将他作为皇帝的代表和塞尔维亚独立的威胁加以攻击。<sup>74</sup>但是,此后数十年里,帝国的西北边境再无军情。这显示出,阿莱克修斯能从对耶路撒冷的远征中获益良多。

1096年下半年,有大批人马正在路上行进,去东征路上的第一站君士坦丁堡。有人估计,可能有多达8万人参加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sup>75</sup>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过这样大规模的、有组织的、长距离的人员流动。这给来自西欧各地的参加者们带来了种种问题。“由于如此多人从西方各国前来,”沙特尔的富歇写道,“每一天,在行军的路上,这支队伍都在一点点壮大,从为数不多的小群体演变为一队队的骑士。你可以看到来自各个地方的数不清的人,操着各种语言。”<sup>76</sup>随后他又罗列了远征队伍中人员的多样性:“谁曾经在一支军队中听到过这么多种语言糅杂在一起呢?这里有法兰克人、弗拉芒人、弗里斯兰人、高卢人、阿罗布鲁日人<a id="noteBack_12" href="#note_12">[12]</a>、洛林人、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亚人、诺曼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阿基坦人、意大利人、达契亚人、阿普利亚人、伊比利亚人、不列吞人、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如果有不列吞人或条顿人要问我问题,我还真是听不明白也回答不了。”<sup>77</sup>

这场远征号称是基督教大团结的展示,是教会分裂、地区认同、世俗与神学争端都被忽略的特别时刻。但它首先是罗马与君士坦丁堡达成合作的时刻,是彰显乐观主义伟大事业的时刻。1098年的巴里大会议及次年的罗马会议试图解决几十年来东西方教会间关系破裂的问题,这让教会联合显得已经触手可及。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的话,在西方人的帮助下,拜占庭人将最终能在小亚细亚与突厥人一较高下。而参加远征的人们热切地渴望抵达圣城。随着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一种乐观的情绪在四下蔓延。

但是,虽然十字军东征能够带来巨大的好处,阿莱克修斯和乌尔班二世也承担了极大的风险。一旦启用了十字军,他们也就创生了一场自己都未必能控制得住的运动。在对十字军初始阶段的描述中,安娜·科穆宁娜就提出了关于这种矛盾的警示。她写道,众多报告称,不计其数的来自西方的队伍正在来拜占庭的路上,这让皇帝深感不安<sup>78</sup>。“他们热情满满,激情万丈,拥塞了每一条交通要道,伴随这些战士而来的还有大批平民,数量比海滩上的沙子或天空的星星还要多。他们身披棕榈叶,肩佩十字架。如同从四面八方汇入大河的支流一样,正全速向我们涌来”。<sup>79</sup>这可不是拜占庭皇帝曾期待的纪律严明、战力高效的部队。可是,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第8章 去往帝都

其他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世界漫步者

世界漫步者

以寂游于大海
在诸多世界中穿梭,用那永不停留的步伐,创建自己的时空帝国,找寻虚无缥缈的永生……
其他 连载 31万字
末世重生:我从低级丧尸开始进化

末世重生:我从低级丧尸开始进化

信函
谢靖徽发现自己重生到末世前六小时,上一次死亡的男友再次回到身边,她发誓要在危机四伏的末世与男友努力活下来。可是,就睡了一觉,自己就成丧尸了?男友还丢了?她踏上了漫漫寻夫路,这一路上,每个人都要跳出来说她是大佬?她...不是哇!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老实本分的丧尸哇。诸神游戏?寻找神器?成仙路断绝?所有修士卡在渡劫期不敢修炼?可这关她一个分身什么事情?去找她的本尊好不好,她只想当一个咸鱼...不对,准
其他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