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奇金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剧作家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是终极的文艺复兴式学人<a id="jzyy_0_16" href="#jz_0_16"><sup>(1)</sup></a>。即使是神学家马丁·路德<sup>∗</sup>也承认他学识渊博,头脑比自己高明。但两人后来闹翻,因为路德认为伊拉斯谟对于教会信条的诘问和考察还不够彻底。生气的路德骂他是“毒蛇”,是“骗子”,而且——让人震惊的——还是“撒旦的喉舌”。路德会对伊拉斯谟说这样狠毒的话很出人意料,因为今天大部分人认同是伊拉斯谟“下的蛋才孵出了宗教改革”。这句话的含义是说,正是伊拉斯谟的博学和对天主教信条公正的质疑才创造了一种思考氛围,让新教得以兴起。
Jean Anouilh,1910—1987
伊拉斯谟是在鹿特丹出生的一个私生子,后来跟很多聪明、受过极好教育的人交了朋友。年轻的时候,他交朋友交得太投入,爱上了一个叫塞尔瓦蒂乌斯·洛格拉斯的年轻人。他给洛格拉斯写过很多激情澎湃的信,不过后来突然收起性子,痛斥同性恋是种邪恶的畸变。不过他爱写信的习惯倒是一直保持着,和各种各样的人有书信往来,包括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和英国政治家托马斯·莫尔。
<b>让·阿努伊</b>
伊拉斯谟曾一度住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王后学院,他渐渐对那里的天气深恶痛绝(这是可以理解的),也对英国艾尔啤酒恨之入骨(这就想不通了)。同时,他参与了当时的一些神学论争,有些在今天看起来非常陈腐:比如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是否一生都是处女(伊拉斯谟相信她是的)。他还有条有理地花大力气解答过其他一些问题,至今仍很重要,比如我们是否拥有自由意志。伊拉斯谟在这点上和教会的教义一致,认为我们是有的。
既是战争英雄,又是超现实主义的创立者之一,还写共产主义诗歌和小说,阿拉贡在法国自然很受欢迎。他的好几首诗都被像雷欧·费荷这样的低吟歌手谱上了曲子,让他的名气更响了。如果见到他本人,你会觉得文人的优雅被他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他还有个美丽动人的妻子——俄罗斯作家埃尔莎·特丽奥莱。
<b>托马斯·潘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