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b>笔者:</b>虽然未必有原件,但很可能有复印件。
<b>笔者:</b>不,我觉得这也可认为是正确的。
<b>平内:</b>是说那种古早的旧报纸吗?
今天在图书馆查了一下,以前这一带好像被森林覆盖,平内先生的家正好在森林的出口附近。
说不定哪里记录着发现遗体的报道。
而且附近好像也有村落,宇季如果从村落步行进入树林的话,位置上也符合路口。
<b>笔者:</b>总之,先查一下新闻报纸吧。
<b>杉山:</b>是吗?那还确实是……对了,你现在是在下条村吗?
图书馆距离车站步行约二十分钟左右。从馆内指示图来看,二楼似乎有可以阅读过去新闻报纸的区域。
<b>笔者:</b>是的。因为来晚了,所以就住在平内先生家。
从新干线换乘JR饭田线,4个小时左右就到了下条村附近的车站。我们决定先去车站附近的图书馆。
<b>杉山:</b>你好像说了些奇怪的话……可要当心哦。
第二天,我和平内先生一起去了长野县。
<b>作者:</b>啊?……没关系的,又不是说有幽灵出没。而且,这栋房子本身也不是当时的事故房产。
***
说出这句话的瞬间,不知为何,我的胸口莫名一阵骚动。
<b>笔者:</b>关键是“用脚走”。
我发现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莫名的不安。
我当时也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因为有好几次,在网上怎么找都找不到的信息,实际走到那里一看,就惊人地简单,而且还是详细地获取了。
挂断电话后,我让平内先生也过目了《饭伊地区的回忆》。
据他说,像乡土史这样掌握着本地信息的群体,都是严重老龄化的,把这样的信息转移到网上的工作……所谓的信息化好像完全没有进展。也就是说,网上几乎没有关于地方的这类信息。
平内:那么,是这样吗?
<b>杉山:</b>说实话,我在以前工作的出版社,负责关于乡土史的杂志。当时,前辈经常对我说:“如果想了解农村,就不要使用网络。”
阿绢离开梓马家,逃进附近的森林。
<b>笔者:</b>什么意思?
↓
<b>杉山:</b>果然网络是有局限的。
在森林中徘徊的时候,发现了水车小屋。
<b>笔者:</b>什么也没搜出来。
↓
但是,没有找到类似的信息。
为了遮风挡雨,住在了那里,但因为没有吃的,饿死在小屋中。
我用手机搜索“长野县下条村女性遗体1938年8月23日”。
↓
<b>笔者:</b>你是说,哪里有关于这个事件的信息吗?
宇季发现后,把这件事写进了书里。
关于这次的事件,我想应该是后者。如果真的有人实际经历了那件事,那可已经快一百岁了。这样的人会特意在手机软件上上传信息,虽说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可能性太低了。
↓
第二种是通过书本或网络上的信息间接了解事件的人,本能寺的信长就是一个例子。
有人读了这本书,察觉了宇季的本意,并在“全国有隐情地点”上发布了信息。
第一种是实际住在附近,近距离经历过事件的人。锦系町的家人殉情就是一个例子。
<b>笔者:</b>大体来说,联系起来是这样的故事吧。
<b>杉山:</b>我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是谁投稿的”。向这类软件提供信息的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b>平内:</b>那么是谁把阿绢关起来的呢?
详情:女性的遗体
<b>笔者:</b>被关起来?
形式:房屋
<b>平内:</b>难道不是这样吗?
时间:1938年8月23日
平内先生拿起一张传单,在背面画了一张水车小屋的布局图。
地点:长野县下条村大字〇〇△△番地
他指着平内先生的手机屏幕。
<b>平内:</b>水车小屋的内壁是通过转动水车来移动的吧。
<b>杉山:</b>如果只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应该可以调查看看吧。
也就是说,不能从里面移动。宇季发现水车小屋时,阿绢的遗体被关在“左侧的房间”。
这时,一直默默聆听的编辑杉山先生开口了。
也就是说,阿绢死后,有人从外侧让水车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