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种情绪堵在喉口,杨之玉莫名烦躁,可那边又发一条语音:“给你寄点,烫熟拿蒜末凉拌好吃,别啥都不干,自己学着做!”
她不喜欢她妈一贯命令式的语气,听着烦,于是退出对话框。赌气走几步,想想也不能这么晾着老妈,总得说点啥,于是重新打开,看也不看,按住语音键就说:
“我不吃荠菜!”
也许每一位从乡村小镇走向城市大舞台的都市丽人都有着与土地割舍不掉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伴有很大落差,而这种落差总会把人从现代化拉回解放前。
杨之玉特别讨厌这种感觉。
她的老家东塘市离星城不远,开车不到四个小时。虽离大城市近,但家乡的发展却没怎么沾光。多少年了还是靠着污染严重的煤炭钢铁发展重工业,城市生态也受影响。
眼下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产能严重过剩的重工业企业找不到结构调整的好路子,纷纷倒闭。
倒是下边一些县镇,近年来另辟蹊径,发展生态农业,开辟了诸多发展新路。有好几个地方竟然成了知名旅游打卡地,以回归田园的招牌吸引着城里人掏钱观光。这其中就包括杨之玉的老家东塘市东塘县。
不管怎么样吧,反正杨之玉不喜欢回老家。她嫌闹腾。
在她的刻板印象中,农村老家不是说着土话、灰头土脸、整天张家长李家短的亲戚,就是电动车乱窜、鸡鸭乱飞、垃圾随处扔的险恶环境。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逢年过节的假少,和年假一拼,都出国旅游了。家里父母早都搬进县城小区,住上高层楼。她就算回去,也是圈在樊笼里,不得反自然。
可父母不以为然。他们大半辈子生活在农村,习惯了干农活,大部分亲戚朋友也还住在农村,有这种牵绊,父母回村的频率极高,就算不在老房子住,也要隔三岔五去看看。
春天要挖野菜、做豆酱,夏天要看顾菜园、修整猪圈,秋天要收集柴火、采摘果蔬,冬天要生火烧炕、铲雪屯粮……
杨之玉不明白,放着清净高档的城里生活不过,怎么老回村里搓磨自己?
这样也好,家里一年四季几乎不用买菜,全被老家的菜园和亲里的馈赠承包了。父母也因时常劳作,身体还算硬朗。
可她不一样。
自从上了东塘县一中,杨之玉就下了决定,要离开东塘,去大城市工作生活。所以她不要命地学习,她不是那种一点就透的天赋型学生,她只相信努力不会辜负分数,她那时的座右铭就是“天道酬勤”。
好在,老天给面子,她的刻苦也换来了好的结果,如愿考到了星城明德大学,本硕连读,研究生毕业后,又被面进了星城出版社,成为一名编辑,不仅解决了棘手的户口问题,还凭着初入职场的一股子干劲,拉到不少选题,薪资哐哐上涨,年终奖也颇丰。
她终于成了她妈羡慕了大半辈子的、有着尊贵身份的——“商品粮”。
走了几步,手机又响了,她掏出来看,那边回复:“日料可以吗,没有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