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戴上后,葛金秋才心平气和道:“若是你姥姥要给,也得当着你妗子们的面给,若是你妗子们不吱声,那你就不能要。”
“不是,妈,我姥姥给我东西,和我妗子有啥关系?”
“你就听我的,没毛病,没勾当!”
葛金秋不能当着姥姥的面说。现在姥姥的病加重了,不知道哪天就卧床不起,那时候要去大儿子家住,得让大儿子给她“送终”。而姥姥的“遗产”,大到房子农具,小到身上穿的戴的,都要“平分”。至于怎么分,葛金秋说不了算,她是姑娘,是“外人”,要听哥哥们安排。虽说这金戒指不值几个钱,但所有亲戚都知道,这是姥姥仅剩不多的财物,要是“不翼而飞”,那就麻烦了。
杨之玉其实懂这个道理,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道理,这是属于老家的“勾当”。她想凭一己之力与“封建礼教”做对抗,那在长辈眼里,就是小孩闹着玩儿呢。
第34章 稻香
再见何诺舟已经是在老家的最后一天了。
杨之玉开车载他去了一个地方。
那是他俩都知道的地方。
废弃的铁轨已经不再通火车,曾经热闹的火车站也再没人光顾了。
杨之玉说,虽然杨柳庄的火车只拉焦炭不拉人,但她小时候依旧能坐着火车,和村里大人去附近的海边洗海澡。那种火车就有两三节可以坐人的车厢,剩下全是裸露的平板。
她们就坐在平板上,吹着夏天烫脸的风,随着哐啷哐啷的铁轨声,慢悠悠去海边。那时候不知道还有防晒霜这种东西,常常被晒成铁锈色,皮肤爆几层皮,才慢慢养回来。
杨之玉玩笑道:“看网上笑话印度人坐火车的图片,我倒觉得亲切,小时候就这么过来的。”
何诺舟听着,视野随着逐渐金黄的稻田开阔起来。
稻秆依旧绿,但稻穗饱满,株株垂下头来。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收割水稻了。
他们把车停在马路边,沿着田埂走。
杨之玉在前,何诺舟在后,前面就是曾经避雨的大桥洞。
“还记得吧,那年也是我带你来的,这是咱俩走得最远的地方。”她说。
何诺舟点头,他当然记得,少女时代的杨之玉是他的梦。
他们走到桥洞里,什么都没有,除了高到腰际的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