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一百零六章 - 开天铜斧

第一百零六章 - 开天铜斧(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点起火后,纯碳火的威力很快将我们逼得距离一米以外。

但由于这个结构添加木碳比较方便,我们不断往坑中添加木碳,保持温度地不断上升,一个小时后。面上的铜块出现了往下陷的迹象,说明底部的铜块已经开始融化了。为了加快速度,我让人投入更多木碳,使木碳堆积的高度达到坩锅的颈部。

火势愈大,一米外都不断有热气袭来,我和几个加木碳的人都不得不避让开一点。

坩锅中的铜块加速融化,已经能看到铜汁从面上的铜块间漫上来。

但这时面上地铜块却顽固地坚决不融化!

在建筑工人们修复炼铜炉这段时间里,我开始做铸造用的浇铸模,没有后世的条件,专用的型砂我是不打算去弄了,直接用粘土做的型腔,而且由于分模精度难以保证,我把整个斧头型腔都做在同一块粘土里。

过程还是比较简单,我用四块木板拼了一个上下通透的“箱子”,把粘土倒进去夯实。表面刨平,趁粘土还没有干的时候挖出一个梯形,长边约有30厘米,短边约有15厘米。但断面是三角形的,从上往下看是一个梯形,梯形地短边比较深,达到约8厘米,略微倾斜:长边直到粘土表面。形成锋刃。

这样子,一把斧子的形腔就有了。

为了美观,我还特意将梯形的两腰修成弧形。不过这样还不够,还得为这把“原始第一斧”装上柄不是?

为此还得铸出装斧柄的位置。我用一根木棍裹上一层厚厚的粘土。再用木刃修成直径约5厘米的泥圆柱。

木碳我不缺,但这坚决不融地东西我却无法可施。

气怒之下,我抓起一根树枝,向火堆扫了几下风。

将这根泥柱小心地安放在斧头形腔中斧柄所在的位置,并用粘土压紧,以免被冲下来的铜汁冲走。

接下来是做浇铸系统。

我让木工另做了一个差不多大小地箱子,也是只有四个边框,上下通透,装入粘土前先在里面按我指定的位置插入两根直径约3厘米的木棍,等粘土压实后轻轻摇动并取出木棍,再把这个泥箱放到做了型腔的泥箱上——刚好,两个通孔正在斧腔地正上方,靠近柄的位置。

其中一个孔口被我小心地修整成为漏斗形。做为浇口,融化以后的铜汁将从这里倒入,另一个孔将作为“冒口”,多余的铜汁会从哪里流出。

融化铜块不需要那么大的铜,我在地面挖了一个直径约80厘米,深60厘米的土坑,点起大火烧结硬化,再放入一层20厘米厚的木碳,将坩锅安放在正中间。里面放入铜块。估计融化的铜汁将能装满我所做的型腔还稍多一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