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马莱爵士属于英国工党左派,古久列是法国《人道报》的主编,伊罗生则是美国著名的反战记者(《中国论坛》是一本美国英文杂志)。
不仅是英国,当下整个欧洲和美国,都在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缺陷,从而诞生出一大批“共产主义粉”。
罗曼罗兰介绍的,都是欧美极有名气的反战主义者。
同时“绥靖主义”、“非战主义”、“孤立主义”思想也在泛滥,这两年美国销量最好的书,全都是一些反战文学作品。战争在欧美人民心中,被渲染为极端恐怖的事情,似乎整个人类都会因战争而灭亡。
互相寒暄完毕,罗曼罗兰又为他们介绍其他人:“宋女士,周先生,这位是英国的‘红色贵族’马莱爵士,这位是法共中央委员古久列先生,这位是《中国论坛》主编伊罗生先生。”
这种发端于民间的反战思潮,自下而上的影响着各国政府。政客为了获得平民选票,纷纷把自己包装成和平主义者,并且实质性地在推行绥靖主义。
“罗兰先生你好!”
说得直白些,一战打得太惨烈,大家都怕了,不想再来第二次。
“宋女士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