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網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汉武挥鞭 > 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

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当然,想要获取世代承袭的高爵,得以荫妻蔽子,开创世家,还得用政绩用军功来换,这是原则问题,也是秦汉二十等军功爵的设立初衷,早已垂为定制,不是皇帝想赐爵就赐爵的。

即便宗室子弟,若非王侯嗣子,也不是随便就能得赐爵位的,若无有功绩,数代下来也势必没落,譬如汉末那位刘皇叔,说是中山王刘胜的后裔,也只能靠织席贩履谋生。

皇帝也有穷亲戚,若自己不争气,皇帝也照应不过来。

书院,赋予了寒门子弟改变自身命运的良好途径,庶民不肯付出努力,自然无法力争上游,就莫叹世道不公了。

大汉百姓甚为淳朴,对皇帝陛下此等福泽万民的教化之举,已是极为感恩戴德,又让刘彻怒刷一波名望,在汉人眼中,其圣明仁德已远迈五帝,不逊三皇。

一方地域的底蕴,就在人才的汇聚与积淀,华夏自古极重文教,根植本地的世家大族,不提对家乡是否爱得深沉,单是为了延续自家传承,都会颇为重视当地文教。

遥想群雄逐鹿的战国乱世,秦楚虽强,却为何始终被中原诸国鄙夷为戎夷之国?

无非就是底蕴不足,人才积淀不厚,若无六世秦君招贤,岂有始皇帝六合诸侯的伟业?

二十处书院,分居二十郡国,办学政令颁布不过月余,从民间获取的捐输就高逾百万金,大大缓解了国库的支出压力,使得刚接任大农令不过半年的孔仅稍稍松了口气。

皇帝刘彻亦觉大出意料,欣喜之余命各地官府褒奖捐输助学者,且亲自勾批呈报的名册,赐下了数百爵位。

这倒不算得鬻爵之举,诸御史也未纠劾皇帝此番行事,盖因陛下赐的皆为低爵,得爵者虽可免役,却难以荫妻蔽子,世代承袭,更无“大夫之尊”。

对不少商贾而言,低爵也是颇为重要的。

商籍之人的政治地位实在低下,车马和服饰的形制,甚至不得高于贫寒士人,若有爵位在身,哪怕是二十等爵中最低的公士,都足以让册为商籍的豪商巨贾们挺直腰杆子了。

在皇帝刘彻看来,爵位也就是那么回事,只要世袭高爵不泛滥,不降低其重要意义和含金量,低爵封了也就封了。

后世的欧洲王室,甚么海盗、土匪可都不吝于封爵,连个足球教练都封了勋爵,与之类似的汉室低爵无非就是带有鼓励性质的头衔,又没封地,没必要上纲上线到“鬻爵敛财”的程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