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东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天,陆铭迎来了一位重要得客人,对这位政工元帅,他是从心里佩服的。
“东北有我国最完备的工业基础,这也是我们不愿和日军在大城市大打出手的原因,破坏掉的,都是我们自已的东西,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这几个月还是能等的。”
“让日军集中一起又怎么样,只有这样,日本人才能患得患失,才会有顾忌。”
陆铭完全没有瞒对方,把自已的想法和计划都盘托出,“贵部不单要保护这里的工业设施,还要保护好这里的人才,人才才是是根本。”
另外,陆铭不顾对方的震惊,把自已知道的告诉了对方,“日本投降的时间也就是这三个月内,美国已经研究出战略武器,苏联出不出兵已经不重要,贵部也做好准备吧。”
“谢谢陆将军带来的消息,这下我们总算心中有数了。”
美国,在汉福德试验成功以后,橡树岭工厂开始大规模地生产铀235。直到1945年3月,他们才开始把铀235运送到洛斯阿拉莫斯。
那时,每星期都会有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坐上毫无标记的汽车驶出橡树岭,往诺克斯维尔驶去,他们将在那儿搭乘下午12:5开往芝加哥的火车,上车后他们躲进事先预定好的房间就足不出户。
到达芝加哥后,他们将一个装着铀235的镍箱转交给接头士兵,第两天这些士兵就会把货物送到洛斯阿拉莫斯附近的沙漠地区。
虽然在芝加哥可供奥本海默的炸弹设计组研究的资源并不多,但他们还是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早在1943年9月,他们就设计出“枪式法”和“内爆法”两种引爆原子弹的方法。“枪式法”是把一块铀235装进枪口,然后从后膛把另一块铀235射进去,这样一旦爆炸两块铀235就会迅速合在一起,达到临界状态,发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
“内爆法”是在用裂变物质做成的空心球四周装上引爆装置,它会在百万分之一秒内爆炸,一旦爆炸就会把空心球向内压缩达到临界状态,发生链式裂变反应。
但是即使如此,奥本海默和他的同事们仍有很多问题无法解答,比如需要多少铀235或者钚才能达到临界状态——几盎司、几磅、几千克或者几吨?1945年中期,他们终于发现达到临界状态大约需要15千克铀235或5千克钚。
给这些致命金属测量重量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实验中有一台临时装置被科学家们戏称为“断头台”。
每次实验时,他们都从一个空隙中把一小块裂变物质扔到大一点的裂变物质中,如果总重量达到或接近临界点,就会产生一个简单的链式反应。科学家们把这个危险的实验过程笑称为“拔龙须”。
一名加拿大实验者路易斯?斯洛汀,在一次类似的实验中,因为吸入足以致命的放射物质从而以身殉职了。斯洛汀的殉职只是“曼哈顿工程”中八例死亡事件中的一例,其中五例是触电身亡,一例是吸入毒气,另一例则是摔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