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卫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起苏秦和张仪,他们告别鬼谷子下山后,张仪去了魏国。苏秦则回到洛阳家中,见到了老母亲,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哥哥已经去世,只剩下寡嫂和两个弟弟苏代、苏厉。他们兄弟分别多年,今天重逢,全家都十分高兴。过了几天,苏秦想出游列国,便向父母请示,变卖家产,作为旅行的费用。苏秦的母亲、嫂子和妻子都极力劝阻他,说:“季子(苏秦的字)不从事耕种和经商,却想通过游说求取富贵,抛弃现有的产业,去追求未知的利益。如果将来生活无着,后悔就来不及了。”苏代和苏厉也说:“哥哥如果真的擅长游说之术,何不就在周王那里一试身手,在本乡也能成名,何必要远行呢?”苏秦被家人劝阻后,便去求见周显王,向他游说自强的方法。周显王留下了苏秦在馆舍居住。然而,周显王身边的人都了解苏秦出身于农贾家庭,怀疑他的言论空洞无用,所以不愿意在周显王面前推荐他。
苏秦在馆舍被羁留了一年多,始终找不到机会。于是他下定决心回家,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得到了一百镒黄金,制作了一件黑色的貂皮大衣作为衣服,准备好了车马和随从,开始游历各国,考察山川地形,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掌握了天下的利害关系。这样过了几年,却始终没有遇到好的机会。当他听说卫鞅被封为商君,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时,便决定前往咸阳。然而到了咸阳后,孝公已经去世,商君也已死去,苏秦便求见惠文王。惠文王召苏秦到殿上,问他:“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国,有什么教诲可以指导我?”苏秦回答说:“臣听说大王想要向诸侯索要土地,莫非是想安安稳稳地统一天下吗?”惠文王回答:“是的。”苏秦说:“大王东面有黄河和函谷关,西面有汉中,南面有巴蜀,北面有胡貉,这是四面都有屏障的国家。肥沃的土地千里,可以动员百万军队。凭大王的英明神武,百姓的众多,我愿意献上我的计谋,帮助大王统一诸侯,吞并周室,建立帝国统一天下,这对您来说轻而易举。怎么可能安坐而能够完成这样的事情呢?”惠文王刚杀了商鞅,心中对游说之士有些反感,于是推辞说:“我听说羽毛未丰的鸟儿不能高飞。先生所讲的,我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再等几年,等我的兵力充足了,再考虑这些吧。”苏秦于是离开。他将古代三王五霸攻城掠地,统一天下的方法,整理成一本书,总共十多万字,第二天献给秦王。尽管秦王看了这本书,但并没有打算启用苏秦。苏秦又去拜见秦相公孙衍,但公孙衍嫉妒他的才华,所以没有为他引荐。
苏秦在秦国逗留了一年多,黄金百镒已经用尽,黑色的貂皮大衣也破了,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他卖掉了车马和随从,作为回家的路费,背着行李徒步回家。他的父母看到他这副狼狈样,都责骂他。他的妻子正在织布,看到苏秦回来,都不肯离开织机和他见面。苏秦饿得实在受不了,向嫂子求一顿饭吃,嫂子却借口没有柴火,不肯给他做饭。有这样一首诗为证:“富贵途人成骨肉,贫穷骨肉亦途人。试看季子貂裘敝,举目虽亲尽不亲。”
苏秦不由得掉下眼泪,感叹道:“我一贫如洗,妻子不认我为丈夫,嫂子不认我为小叔,母亲不认我为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他在书箱中找到一本简书,里面有太公的《阴符》一篇。他忽然领悟到:“鬼谷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你在游说时失意,只需要熟读这本书,自然会有进步。’”于是苏秦关起门来专心研究,力求完全理解其中的精髓,不分昼夜地阅读。晚上困了想睡觉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让血流到脚。经过一年的时间,他对《阴符》有了深入的理解,并将各国的形势仔细研究,至此,天下大势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自我安慰道:“有了这样的学问,去说服各国的君主,难道不能换取金玉锦绣,获得卿相的职位吗?”然后他对弟弟苏代和苏厉说:“我已经学有所成,获取富贵就像寄存东西一样容易,你们可以帮我准备一些资费,让我去游说各国。如果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带你们一起。”接着他又给弟弟们讲解《阴符》。苏代和苏厉也有所领悟,于是他们各自拿出黄金,资助苏秦的行动。
秦辞别了父母、妻子和嫂子,打算再次前往秦国。他思考着:“在现在的七个国家中,秦国是最强大的,可以协助我完成帝王大业。但是秦王不愿意任用我。我现在再次去,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我该如何面对回到家乡的亲人呢?”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各国联合起来孤立秦国,这样才能让自己有立足之地。于是他决定向东投奔赵国。那时赵肃侯在位,他的弟弟公子成担任相国,人称奉阳君。苏秦先去游说奉阳君,但奉阳君并不喜欢他。于是苏秦离开赵国,北上燕国,求见燕文公,但身边的人都无法将他引荐。他在燕国住了一年多,资财用尽,在旅店里饿得无法忍受。旅店的人同情他,借给他一百钱,他才得以度过难关。正巧燕文公出游,苏秦在路边跪拜求见。燕文公询问他的姓名,得知是苏秦后,高兴地说:“我听说先生当年用十万言的论文献给秦王,我非常敬仰您,遗憾未能读到您的大作。如今先生幸亏来教导我,这是燕国的福气。”说完,燕文公调头返回朝廷,召苏秦入宫,谦恭地向他请教。苏秦上奏说:“大王您位于战国之列,国土方圆二千里,拥有数十万兵力,六百辆战车,六千匹战马,然而与中原诸国相比,燕国的实力还不到一半。您的耳朵没有听到过金戈铁马的声音,眼睛没有目睹过战车倾覆、将领被斩的危险,安居乐业,大王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燕文公说:“我不明白这个道理。”苏秦又接着说:“燕国之所以没有受到战争的侵扰,是因为有赵国作为屏障。大王不知道与邻近的赵国结盟交好,反而想要割地贿赂遥远的秦国,这不是很愚蠢吗?”燕文公问:“那应该怎么办呢?”苏秦回答:“依我看,不如与赵国亲近,通过赵国结交其他国家,使天下团结一心,共同抵抗秦国,这样才能确保百世安泰。”燕文公说:“先生如果能联合各国来安定燕国,这正是我所期望的,只是担心诸侯不会听从您的建议。”苏秦回答:“虽然我不够贤能,但我愿意亲自去见赵国国君,与他商定联合的约定。”燕文公非常高兴,给了苏秦丰厚的金钱和物资作为路费,还配备了高贵的车辆和马匹,派遣勇士护送苏秦前往赵国。
正好这时奉阳君赵成已经去世,赵肃侯听说燕国派来的客人到了,就走下台阶去迎接说:“尊贵的客人远道而来,有什么指教我的?”苏秦上奏说:“我听说天下的平民贤士,没有不敬仰您的德行的,都愿意向您献上忠诚,但奉阳君嫉妒人才,所以他们裹足不前,闭口不言。现在奉阳君已经去世,所以我大胆地来向您献上我的忠诚。我听说保全国家最好的方法就是安定百姓,安定百姓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好的盟友。现在山东的国家,只有赵国最强大。赵国领土二千余里,拥有数十万兵力,千辆战车,万匹战马,粮食储备可以支持数年。秦国最担心和害怕的,就是赵国。但是秦国却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是因为担心韩、魏两国会趁机袭击其后方。所以,赵国的南部屏障就是韩、魏两国。然而,韩、魏两国没有险要的名山大川,一旦秦国大军出动,像蚕吃桑叶一样侵蚀这两个国家,两国投降,那么赵国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我曾经研究过地理形势,列国的土地,超过秦国万里,诸侯的兵力,也超过秦国十倍。如果六国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呢?现在为秦国出谋划策的人,总是用秦国的威胁来恐吓诸侯,逼迫他们割地求和。无故割地,就是自毁长城。被别人击败和被自己击败,哪个更好呢?我认为,不如约定各国的国君和大臣在洹水相会,订立盟约,发誓结为兄弟,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秦国如果攻打一个国家,那么其他五个国家就会共同救援。如果有违背盟约、背叛誓言的国家,那么其他诸侯国就会共同讨伐他。秦国虽然强大,但怎么敢以一个国家的力量与天下众多国家争胜负呢?”赵肃侯说:“我年纪轻轻,统治国家时间不长,从未听过如此高明的计策。现在您这位贵客想要联合诸侯来抵抗秦国,我怎么敢不听从您的建议呢!”于是,赵肃侯把相印授予苏秦,赐给他豪华的宅第,又给了他一百辆装饰华丽的车辆,一千镒黄金,一百双白璧,一千匹锦绣,任命他为“合纵长”。
苏秦于是派人带着一百金前往燕国,偿还旅店老板的一百钱。他正准备选择一个好日子动身,游说韩、魏等国。突然赵肃侯召苏秦入朝,有紧急的事情要商议。苏秦急忙去见赵肃侯。赵肃侯说:“刚才边疆的官员来报告:秦国的相国公孙衍出兵攻打魏国,俘虏了他们的大将龙贾,斩杀了四万五千人,魏王不得不割让河北十个城池求和。现在公孙衍又打算移师攻打赵国。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苏秦听了,心中暗暗吃惊:“如果秦兵真的到了赵国,赵国国君一定会像魏国一样求和,那我们的合纵之计就无法实现了!”苏秦急中生智,暂且答应下来,打算另外再作打算。他故意显得很镇定,拱手回答说:“我认为秦国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一时之间还无法立刻攻打赵国。万一他们真的来了,我也自有办法让他们撤退。”赵肃侯说:“先生请暂时留在我国,等到秦兵真的没有来,您再离开我也不迟。”这句话正中了苏秦的意思,他答应了赵肃侯的要求并退了出去。苏秦回到自己的府邸,召来了门下的亲信人,名叫毕成,带他到一个密室里,并吩咐道:“我有一个同学故友,名叫张仪,字余子,他是大梁人。我现在给你一千金,你扮成商贾的样子,改名为贾舍人,前往魏国,寻找张仪。如果见到他时,要按照我告诉你的方式行事。如果到了赵国,也要按照我告诉你的方式行事。你要小心谨慎。”贾舍人接受了命令,连夜朝着大梁出发。
话说张仪自从离开鬼谷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困,未能在魏惠王那里谋得一份差事。后来看到魏国军队屡次战败,于是带着妻子离开魏国,前往楚国。在楚国,他遇到了楚相国昭阳,被昭阳收留为门下客。昭阳带领军队攻打魏国,大败魏军,夺取了襄陵等七城。楚威王对昭阳的战功十分赞赏,把和氏璧赏赐给他。那么和氏璧是什么呢?原来在楚厉王的末年,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在荆山得到了一块玉璞,把它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匠检查这块玉璞,玉匠说:“这只是一块石头!”楚厉王非常生气,认为卞和欺骗了他,于是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来楚武王继位,卞和又把玉璞献给楚武王。玉匠仍然认为这是一块石头。楚武王也很生气,砍掉了卞和的右脚。等到楚文王继位,卞和又想献上玉璞,但因为双脚都被砍掉,无法行动。于是他抱着玉璞,在荆山下痛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后,又用血来代替眼泪。有知道卞和的人问他:“你都已经献了两次,也被砍了两次,难道还不够吗?你还在哭什么呢?难道你还在期待得到赏赐吗?”卞和说:“我并不是为了求赏赐。我伤心的是,明明是一块好玉,却被说成是石头;我明明是一个忠诚的人,却被说成是欺骗者。这样的是非颠倒,让我无法自证清白,这才是我伤心的原因!”楚文王听到了卞和的哭泣,就拿了他的玉璞,让玉匠剖开,果然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于是制成了一块璧,这就是“和氏璧”。现在襄阳府南漳县的荆山顶上有一个池塘,池塘旁边有一个石室,叫做抱玉岩,那就是卞和曾经居住和痛哭的地方。楚王被卞和的真诚感动,封他为大夫,并供给他终身的俸禄。这块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只因为昭阳在攻打越国和打败魏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最大的功劳,所以楚王把这块宝贵的璧赐给了他。昭阳一直随身携带,从未离开过。
有一天,昭阳在赤山游玩,有一百个宾客跟随着他。赤山下有一个深潭,传说中姜太公曾经在这里钓鱼。潭边有一座高楼,众人在楼上喝酒作乐,已经喝了一半。宾客们都非常欣赏和氏璧的美,于是请求昭阳让他们欣赏一下。昭阳就让守藏的人从车箱中取出宝椟,亲自打开钥匙,解开三层锦袱,和氏璧的玉光闪闪,照得人脸都亮堂起来。宾客们一个接一个地传着观赏,无不赞美不已。正在欣赏和氏璧的时候,旁边的人说:“潭中有大鱼跃起来了。”昭阳起身靠着栏杆观看,其他的宾客也一起出去看。那条大鱼又跃出水面,足有一丈多长,其他的鱼也跟着跳跃。过了一会儿,东北方向起了云,大雨即将来临,昭阳吩咐:“收拾好,准备回去。”守藏的人想要收回和氏璧,放到宝椟里,却发现不知道被谁拿走了,已经不见了。大家慌乱地找了一会儿,昭阳回到府中,让门下的客人挨个排查,找出偷盗和氏璧的人。门下的客人说:“张仪贫穷,素来没有行为,如果有人盗取璧,只有他可能。”昭阳也对他心生疑虑。于是派人抓住张仪,进行鞭打和折磨,要他招认。张仪实际上并没有盗取,所以他不肯承认。经过数百次的鞭打,他浑身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昭阳见到张仪濒临死亡的状态,只能释放他。旁边有人怜悯张仪,扶他回家。张仪的妻子看到张仪疲惫不堪的样子,流着泪说:“你今天受到这样的侮辱,都是因为读书和游说的原因,如果安分守己地种地,怎么会有这种祸事呢?”张仪张开嘴让妻子看,问:“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笑着说:“还在。”张仪说:“舌头还在,那就是本钱,我不担心一直穷困下去。”于是,张仪养好伤,又回到了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