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当然不仅仅是中国的现象。在当今全球商界,“管理潮流”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行业,一个自我滋养的关联体和生产链,它包括学术研究——传媒发布——出版——巡回会议,它们丝丝相扣,互为倚重,并能创造出足够的利润直至下一个新的思想诞生,在这样的循环运作中便同时包装出一个个智力超人、无所不知的“管理大师”。
美国女学者卡罗尔·肯尼迪对此进行了有趣的研究。她发现这个行业主要是由商学院、出版商和会议组织者们推动着的,他们因为自身的利益诉求需要不断有新的管理思想涌现——谁会第二次掏出数千上万美元去听内容相同的课程?没有人比他们更为积极,他们定期给那些管理大师们施压,希望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提出新的思想——最好不要超过一年。
20世纪80年代,休·迈克·唐纳德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管理潮流的生命周期为11年到13年,从它诞生在哈佛、斯坦福或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公桌上,到必须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到巡回演讲和研讨会,到进入咨询公司和企业,直至最后被用过、被质疑或被弃置,而下一个新的伟大的理论将“适时”地在此刻产生。
然而,在唐纳德发表这一观点之后,管理潮流的流速显然加快了。1982年,汤姆·彼得斯与罗伯特·沃特曼合作撰写了《追求卓越》。这本书在出版的第一年几乎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它以一种口头传播的方式在全美的CEO中流传,可是很快,卓越的魔法激发出了管理者的渴望,该书成为第一本发行量超过100万册的管理类书籍,管理学成了一门能够产生超额利润的流行产业。
其后的整个80年代,无疑是管理思潮最为活跃的时期。曾经有人制作过一个题为“1950-1995,管理潮流的流行曲线”的图表。这张图表记录了这45年间先后出现过的34种理论和潮流,从50年代的决策树到90年代的标准检查。他的研究发现,在头20年只有9次管理潮流,而其余的理论,除了分散管理,全部集中在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间,并且除了其中3个——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和标准检查以外,都诞生于80年代,没有哪个理论的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或两年。
在过去的6年里,随着IT技术的成熟和互联网的运用,企业生存形态发生了惊人的衍变,于是,种种因此而诞生的管理理念更是层出不穷,而其被替代的速度则到了令人目眩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