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淳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曾经拥有一万二千多人口,有小学、中学,还有医院,火车站前还有热闹的商店街。整个城区曾经充满了生气。春秋季时的运动会,大人小孩的欢呼声曾响彻群山僻野,人们的笑颜曾遍布大街小巷。
这样一座生气勃勃的城镇,却忽然消失了。
这消失并不是因为修大型水库而沉到水底,也不是因为风暴狂沙的侵蚀而埋入沙里,而是确确实实地从地面上渐渐地消失的。
这城市的名字叫雄别,正确的位置是在北海道阿寒郡阿寒镇字舌辛的北面。
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当时这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矿产业已初具规模。到了大正二年(1913年),钏路与雄别已架设了四十四公里的铁路,采矿事业已是十分兴旺了。
最初这里的矿业都属于三菱矿业公司,二战后,财团解体,这里便从三菱分离出去,成立了独立的雄别炭矿株式会社。
这里的煤田,在地质上是属于钏路煤田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这里的煤质十分优良,所以开采十分兴旺,最盛时期,每年要产七十万吨的煤炭,矿工人数也超过二千名,总人口超过一万,曾是个颇具规模的城市呢。
这城市从世界上消失,最大的原因便是煤炭业的萧条,矿产公司大批倒闭。
我第一次去那城市是昭和三十四年(1959年)的夏天,当时虽然煤炭工业已不十分景气,但整个城市还是充满生气。
记得我是乘晚上九时的“球藻”号火车从札幌出发,在卧铺车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到了钏路。在钏路用了些早点,又乘了一个小时左右的雄别线列车,八时多才到达雄别。
这样算来,从札幌到雄别总共要花十二个小时的时间。
算上这第一次,加上以后的昭和三十六年(1961年)春天和三十八年(1963年)秋天,我曾三次造访了这座城市。每次都待上三个月左右,是医院派我去出差的。前后三次,整座雄别城的样子还是有着些许微妙的变化的。
第一次昭和三十四年(1959年),当时的煤矿工会势力还很强,为了工人的利益,举行罢工什么的与资方的斗争也轰轰烈烈。
到了昭和三十六年(1961年)那次去,由于人员削减,离开雄别的工人开始多起来。
到了三十八年(1963年)那次,整个矿山便呈现出明显的萧条,大批工人辞职,整座雄别城笼罩在一片“去也是地狱,留也是地狱”的黑暗气氛之中。
但是,整个煤矿会消亡,还是没有人能想到的。煤的能源地位正在被石油所替代,这一点大家是知道的;但煤炭毕竟有石油替代不了的优势,适当地合理化缩小生产规模,继续存在还是十分必要的,就连我一个局外人也这么认为。
今天我写出以上的这段文字,其实是要说明我前后三次去雄别,实际上是目睹了该城市从兴旺到衰退的整个过程。
当然,那时我去雄别还是在医院工作,与整个城市的变迁没有多大的关系,每天关心的也只是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