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5/5页)
劳伦斯·布洛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为那地方确实如此。那是一幢庞大坚固的公寓,建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共有二十二层楼,巍然耸立在公园旁边。建造这幢公寓的人给它取了个别名叫查理曼大帝,偶尔可以在星期天《纽约时报》的房地产版面看到它的消息。几年前它变成合作住宅,如今每当这幢建筑里的公寓易主的时候,价钱都是六位数——很高的六位数。
玫瑰花瓣,在每一条街上,一整年
我不时会听说或读到关于某些人的事,比如说钱币收藏家,我会把他的名字列入档案以供日后参考,而一旦我发现他住在“查理曼大帝”,就会把他从我的档案里删掉,因为这等于说他是把所有收藏品都放在银行的保险库里。查理曼大帝有门卫和管理员,电梯有人操作,里面还装了闭路电视。另外在送货入口、逃生门以及天知道其他什么地方也都有闭路监视装置,管理员室有控制台,他们可以——也确实这么做了——同时观看六个或八个屏幕里的情形。安全管理这回事在查理曼大帝简直到了恋物癖的程度,这种态度我可以理解,但显然很难赞同。
人们会回家去,那里落满了
一辆公交车来了又走,带走了车站上大部分的人。信号灯由红转绿。我拿起那满满一箱的窃贼工具,穿越街道。
当这场愚蠢的梦就此结束,
跟查理曼大帝的门卫相比,我住的地方的门卫看起来简直像时报广场偷窥秀的领座员。这里门卫身上的金色穗带比某个厄瓜多尔海军总司令身上的都要多,那副自信满满的神色也很像个将军。他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态度冷静。
我很希望自己是只“怠懒的、毫无疑心的”动物,但我还是冷冷地留意着“哲学与宗教”那个区域,那位新来的客人已经进驻那里。他是个体态笨重的大个子,三十岁上下,脚穿低跟靴,身穿前开扣的李维斯牛仔裤、深棕色法兰绒衬衫以及棕色宽条纹灯芯绒外套。他的胡须仔细修剪过,一头细软的棕色头发却没有经过打理。
“我叫伯纳德·罗登巴尔。”我告诉他,“翁德东克先生在等我。”
我头顶上方,那只怠懒的、毫无疑心的动物……
<a href="#zhu1" id="zs1">[1]</a> 玛丽·卡罗琳·戴维斯(Mary Carolyn Davies,1888—1966),美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
不会惊扰到雉鸟,听见它呼呼疾飞在
<a href="#zhu2" id="zs2">[2]</a> 伯利恒,巴勒斯坦中部城市。
横过古老的威廉密特河。我走路的时候
<a href="#zhu3" id="zs3">[3]</a> 一种巨大的北美蚕蛾,翅膀上有红白黑三色的斑。
这些山丘了,一片朦胧的蓝色细雨
<a href="#zhu4" id="zs4">[4]</a> 一四五六年第一本活字印刷的拉丁文《圣经》,据说为德国活字印刷发明人古腾堡所印。
俄勒冈的秋天——我再也看不到
<a href="#zhu5" id="zs5">[5]</a> 詹姆斯·霍尔丁(James Holding,1907—1997),美国作家。
那天有两个高峰,而且恰巧同时出现。有个女人念了首诗给我听,有个男人试图卖一本书给我。那首诗是玛丽·卡罗琳·戴维斯<a href="#zs1" id="zhu1"><sup>[1]</sup></a> 的《俄勒冈路三号的史密斯死去》,念诗的女人长得苗条清秀,有着棕色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侧头的样子一定是从哪个年轻朋友那儿学来的。她那线条优美、没戴戒指、没涂指甲油的纤细手指间拿着戴维斯女士的处女作《我们街上的鼓声》,该书于一九一八年由麦克米兰公司出版。她念诗给我听。
<a href="#zhu6" id="zs6">[6]</a> 杜林标(Drambuie),一种以苏格兰威士忌为主的甜香酒。
那天是巴尼嘉书店步调缓慢的一天,但话说回来,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毕竟,卖旧书的人不会梦想着退休之后要过步调缓慢的简单生活,因为他们的生活已然如此。
<a href="#zhu7" id="zs7">[7]</a> 前文中的沃利(Wally)是华莱士(Wallace)的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