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满汉之争中的传教士 (第3/5页)
孙立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汤若望和北京士人的关系真的像上面生日贺文中展现出来的那样高山流水,互相欣赏,那么杨光先攻击汤若望、攻击天主教的文章又算什么?确实,杨光先写有多篇批驳汤若望和天主教的文章,都铿锵有力,表现出一副要把天主教赶出中国的架势。尽管长期以来杨光先作为反天主教、反西方的早期代表人物,一直颇受学者的关注,但有几个问题鲜有人追问过:到底杨光先在他所处的时代算是什么分量?他的议论能代表当时士人的想法吗?如果能,那么可以说他的主张从某方面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想法;如果不能,那么杨光先的议论就只是他的个人观点。
看不懂上面文字是很正常的,因为当时的礼部高官也看不懂。这只是一小段,据笔者粗略统计,这样的辩论大概有两万字。礼部尚书和他的官员看完后,只能上书说:“天文精微,且又至关重大,臣等难以悬拟。”然后建议朝廷通知各省大员,到各地寻访高人,送到北京来判定汤若望和杨光先的供词。他们还特地提到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边远地区也要访求。后来康亲王杰书和一班满人权贵,代表议政王大臣看完双方的长篇大论后,也是差不多的结论:“天道精微,孰是孰非,难以悬议。”刚开始的调查,其实没有给汤若望和钦天监带来大的麻烦,毕竟古代算命风水理论众多,很多都能自圆其说。总结起来,在理论层面的审问中,汤若望应对自如,庭审并没有给他带来问题。47
杨光先的地位
给汤若望以及钦天监真正带来致命打击的是安葬中很具体的风水问题。杨光先指出汤若望和钦天监把埋葬荣亲王的时间和墓地下葬的地方都算错了。荣亲王就是董鄂妃所生,三个月就夭折的皇子(1658年2月25日去世)。尽管只活了三个月,顺治还是给这位皇子封了荣亲王,下葬也是按着“王”的标准。诡异的是,荣亲王下葬后两年,年仅二十二岁的董鄂妃就在宫中病逝(1660年9月23日);而顺治也在半年后突然染天花驾崩了,死时仅二十三岁。皇贵妃和皇帝年纪轻轻接连去世,朝廷上下都觉得很蹊跷。而杨光先用测算理论,指出这一切都是因为汤若望和钦天监把荣亲王葬期、墓地方位风水选错导致的。杨光先在审讯中,给出了他对荣亲王的八字命理推导:
从贺文中可以看出,当时士人清楚地知道汤若望是来中国传教的,而做官只是为了方便传教;同时他们也承认汤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造诣。这些士人对汤若望通过世俗学问以及做官来便利传教,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还很认可。因为他们经常把汤若望和唐代僧一行作对比。尽管擅长天文历法的僧一行是佛教中的和尚,但他的故事一直都是历史中的美谈,是和尚入世造福天下的善举。所以汤若望以传教士身份为朝廷做天文历法是完全被当时士人接受的,而且都认为他的水平很高,适合为朝廷效力。19除此以外,当时士人对汤若望的道德品行也是推崇的。他们知道汤若望年少就出家成为了传教士,凭着一腔信念,远渡重洋、背井离乡来到中国。到了中国以后,言行举止都有风范。据传教士记载,当时顺治皇帝派了探子白天晚上打探汤的品行,后来证明汤若望确实是言行一致,值得推崇。20所以在贺文中,这些儒家士大夫给了汤若望他们对修道之人的最高评价,赞扬他是“得道”之人。
凡阴阳二宅,以其人之本命为主,山向岁月俱要生扶本命,最忌克命。选择造命之理,要生扶之四柱,忌克泄之四柱。······〔长篇阴阳五行的具体分析略〕使荣亲王之葬,年犯三杀,月犯生杀,日犯党杀,时犯伏吟,四柱无一吉者,不知其凭何书何理而选之也!
传统的中国儒家士大夫在宗教层面是兼容并蓄的,可以接受不同的宗教信仰。儒家士大夫和道士、高僧往来切磋的故事大量存在,并不会因为信仰不同而有阻碍。明末清初的士人受王阳明学派影响最大,在求“真”上很执着。具体到对僧侣的评判标准,就是看该人是否为“知行合一”的“真”修行者,是否能够身体力行平时宣讲的道理。比如,明末的笔记小说中,有大量嘲笑和尚道士不能守戒律,经不起世俗诱惑的故事;但同时,也有很多故事记录实修的僧道,赞扬他们用功修行的。当时的标准很直接,你能做到自己宗教宣扬的清规戒律,就值得尊重褒奖。当时士人评判佛教、道教、回教信徒基本都是这个标准。甚至对犹太教,士人也是这个标准。清初开封大水后,那里住的犹太人重修犹太教堂,当时进士给他们写的汉字碑文,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在写。18他们对汤若望的评价当然也在这个评价思路之下。
死后墓地称为阴宅,人生前所居为阳宅。杨光先首先总论“阴阳二宅”选取应该与人本来出生时的生辰八字匹配。人一出生,生辰就定了,年、月、日、时四个部分,算命中称为“四柱”。每一柱根据万年历又可转换成天干地支的两个汉字(比如庚子、辛丑这样的两个字),这样四柱总共就八个字。所以算生辰的又称“四柱八字”。天干地支的八个字各有阴阳五行属性,而五行属性的“木火土金水”互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相邻两字,前一个“生”后一个,同时“克”后面间隔的一个。比如木“生”后面的火,是相生的关系,同时木“克”间隔一个的土,二者就是相克的关系。另外“火”在被生的时候用掉了“木”,这在算命中称为火“泻”木。同样的属性,比如“木”和“木”在一起称为相“扶”,取相互扶持的意思。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五行属性。如此,人的八字五行就可以和自然界的一切相联系起来,进行推算。当然具体推算中什么是吉什么是凶,就是测算人的本事了。杨光先在这个引用中就给出了他的判断逻辑,他认为在选阴阳二宅的时候,山的朝向、下葬时间五行,都要“生”或者“扶”该人的八字五行,忌讳“克”这人的八字五行。在这个总论之下,杨光先又洋洋洒洒地具体分析了荣亲王的八字命局。最后结论是荣亲王下葬的时间方位等都是错的,犯了大忌。对于杨光先的八字分析,汤若望称他“仅知天文历法”,测算、地理、风水这些都是下属送上来,他只是例行公事,盖了印而已。48
从表中整理出来的头衔可以看出,写贺文的都是当时汉人士大夫中的名流。他们选择用诗文唱和的方式为汤若望祝寿,其实已经说明了他们认可汤若望是他们圈子里的人。从贺文内容来看,汤若望和当时北京士人关系融洽,这些人都很敬重汤若望。
道理上,虽说被测算的人是身份非同一般的荣亲王,但是这位皇子毕竟是一个三个月就夭折的婴儿,所以很多下葬环节钦天监确实没有仔细推敲。根据口供看,埋葬时的1658年是戊戌年,钦天监官员的口供显示,其实他们也知道杨光先所讲到戊戌年在丧葬方面的一些禁忌,而且他们还向顺治皇帝派来负责丧葬事宜的佟吉提到过。但是否相信这些传说中的风水禁忌,很多时候是看主管人自己的理解。代表顺治出面的佟吉有可能自己不怎么相信,也可能是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好向顺治交差。无论什么原因,佟吉的回答是“小王无碍”,也就是说小王丧葬不用忌讳这些。”从众多参与办理丧葬事宜的人提供的口供来看,出去选葬址及操作下葬的人,都以尽快完事,不要节外生枝的态度在办理。所以整个丧葬过程就算不说是敷衍,但说没有人真正上心在办是不为过的。
汤若望应该算是当时北京士大夫圈子内最有名的一位传教士。明末和清初,他都在朝廷做官,自然也为他融入士大夫圈子打开了方便之门。他和士大夫圈子的交流可以在众多北京士人为汤若望七十一岁大寿祝颂的贺文中看到。这次寿宴在1661年4月29日举行,也就是历狱发生前三年,大概在顺治死后一年多,而距离杨光先1659年第一次公开批判汤若望已有两年的时间。6这次祝寿对于汤若望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他长期和北京文人士大夫们互相交流中的一次。但对后世来说,这次交流的特别之处是有很多文字流传了下来。汤若望收到了士大夫们的祝寿贺文,贺文都对汤若望赞誉有加,在华传教士也许觉得脸上有光,认为这些贺文是他们多年耕耘的成果。于是传教士把这些贺文收集起来,连同江南士人写给其他传教士的朝贺书信一起,编订成册,发回了欧洲。最早的一个版本就是祝寿当年即1661年编订的,现存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该图书馆还把全书扫描到了网上,方便阅览。17
这样的办理过程自然经不起杨光先来细推。而且审讯中,由于都过了六年,很多细节也记不得了,互相又在推诿,举一列口供:
就汉人来说,整体氛围也不反对西洋人和天主教。清初的北京,汉人权贵其实有两类。一是满人入关前就效力于清朝的汉人。这些汉人是八旗子弟,隶属于八旗的汉军旗。还有一类就是明遗民,即清入关后降清的汉人士大夫。前面章节已经讲过,传教士和八旗中的汉军关系良好,他们进入满人上层网络主要也是通过这些人。同时,传教士和明末士人关系也一直很紧密。传教士自明万历年间入华以后,融入汉人的士大夫圈子是他们始终坚持的一个方针。他们认为打入士大夫圈子有利于他们在中国站稳脚跟,便于传教。明末清初,耶稣会神父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已经在北京和江南的士大夫圈子中小有名气了。
杜如预供称:小的奉差在外,不曾共同选择日期。等语。
对满人来说,天主教确实是一个外来的、陌生的宗教。但天主教和他们不熟悉的其他宗教并没有太大区别。刚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满人对中国的道教以及汉传佛教的禅宗一样感到陌生。这些宗教和满人自己的萨满教以及后来蒙古人带来的藏传佛教区别很大。总体来说,满人在长期征战中,早就习惯了遇到陌生的宗教和文化。对于归顺的人,他们不在乎你信的是什么教,唯一在乎的是这些外来文化或者宗教会不会把满人自己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给改变掉。前面讲到辅政大臣要在北京朝堂上改变汉人传统,就是满人老派势力的反抗。满人进入中国各地以后,八旗上下都慢慢喜欢上了中国习俗,而渐渐忘了满人的祖制。满人上层真正担心的是满人自身忘了本,被改变掉,而天主教根本就不在满人上层的眼里。1660年代,当时天主教在北京只有四个传教士,是一个影响小到不值一提的宗教。
杨宏量供称:不曾有人前来传唤小的,小的不曾共同选择。等语。
前书已经讲过,满人最初和传教士接触其实不是因为天主教,而是因为传教士带来的各种新奇的西洋物件。满人权贵对天主教和西洋人并不抵触和敌对。在大多数满人的认知中,传教士就是一帮懂大炮、天文,经常有奇珍异宝,而且长相跟汉人不同的来自远方的人。满人社会内部的阶层是建立在军功基础上的,懂西洋大炮的传教士一开始就给满人留下了好印象。
汤若望供称:杜如预、杨宏量共同选择属实。等语。50
满人、汉人和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