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选择” (第4/5页)
孙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灵活,没人管。我讨厌被人管着。
你该努力了,不为别的,就为了以后你想要的东西,你自己会给自己,加油
这行也不是什么好工作,但是它给钱及时,不拖工资。到了时间,你就去账户提现。
只要你跑得够快,贫穷就追不上你。没有小孩天天哭,没有努力天天输
为什么干外卖?收入高呀!
以上这些话是我从认识的外卖骑手的微信签名、头像或者QQ 签名中“偷”来的。关于努力和成功的话语,频繁出现在骑手的朋友圈或网络签名中。在他们的描述中,成功之路必然需要努力拼搏,只有保持乐观,不放弃希望,才会获得成功。很多骑手赞同,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能够坚持日复一日的劳动。曾凡胜的一位队友的微信签名是:“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同大多数人一样,虽然很多骑手没有办法说清楚什么是成功,或者他们将来的成功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在面对送单劳动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表达“坚持付出”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从生成式的算法逻辑出发,外卖骑手的这一判断无疑非常正确。长期的劳动实践和口耳相传的潜规则让他们知晓,持续的跑单可以“养”出好数据,也让他们更加容易获得好订单。
为什么年轻人宁愿跑外卖也不喜欢进工厂?学界、媒体和社会层面都曾对此有过讨论。很多人认为,“跑外卖”成为受欢迎的就业去处与当下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就业压力、社会就业政策导向等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产业的升级转型,平台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势必对传统制造业形成虹吸效应。与此同时,后疫情背景下的失业浪潮涌来,“跑外卖”作为一项零工就业成为很多人获取收入的不得已选择。面对持续不断的媒体报道和社会讨论,我也曾经疑惑作为当事人的骑手会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回答简单直接:
“晒单”是外卖骑手展示自己努力成果的重要途径。在等单的空闲,骑手喜欢把自己一天、一周或者一个月的跑单收入截图发到微信群里(参见图12)。主动发进来的截图,往往收入不错。大家看到了,会聚上来评论一番。无论大家伙儿说什么,发截图进来的外卖员大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运气好,挣到了钱。曾凡胜说截图都是骑手自己选择过的,往往是自己最好的“战绩”,才会拿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夸赞。外卖骑手鲜明而直接地表达对于“成功”的渴望,有的是受到了站长或者同事的“感染”,有的只是单纯地想要得到夸奖。
互联网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人口吸纳造成了传统产业与平台就业难以调和的矛盾。根据2021年《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表述,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0万。而截至2021年,中国的灵活就业人数已达2亿。一端是制造业产业升级,人才缺口不断扩大;另一端是年轻人逃离工厂,加入零工就业大军。
曾凡胜的站长就是一个十分擅长培养骑手“成功意识”的人。他也姓曾,大家叫他“曾老头”。曾站长皮肤黝黑,抬头纹明显,看上去有些显老,所以大家都喊他“老头”。在曾凡胜的眼里,曾老头十分善于给别人“洗脑”和“上课”。每天早会,不到九点,曾老头就会在站点集合的小花园里来回溜达,皱着眉头思考接下来“教育”骑手们的种种话术。曾老头善于揣摩骑手的心思,知道年轻骑手对于生活的想法。早会训话时,他让骑手排成四五排,他面向队伍,站在一排的中心点上。除了强调安全之外,他会搬出自己关于“人生成功学”的那套,用浓重的陕西口音讲给骑手听:
关于跑外卖“更自由、更灵活”的说法,我在与外卖员的访谈中屡次听到。正如小蔡所言,对于没白没黑加班加点或在工地下力气干活的人来说,跑外卖确实是一份挺美好的职业。也正是在这样的美好设定中,伴随着互联网平台产业的迅速扩张,中国劳动力人口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转移。“逃离工厂”成为近几年劳动就业的一种常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群体和其他无法一一细述职业类别的社会群体加入外卖行业。我在第一章中曾讲过外卖平台上的“拉人大战”和扩张的中介系统,这也是促使外卖劳动者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2021年,我所在的调研小组关于北京市外卖员的调查问卷显示,有工厂做工经验的外卖骑手占比高达43.26%,有建筑工地做工经验的人数占比达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