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为什么这个人要预备这么多笔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人的办公桌上放着5支或10支相同颜色的圆珠笔。准备这么多备用笔主要是怕工作途中正用的笔坏掉。但仔细想想,备用一支笔就完全够了,即便是不准备备用笔,写不出来的时候再买新的也可以。并且,只放一两支笔的桌面显得非常干净整洁。
也许是他潜意识中“工作途中笔不能用的话该怎么办啊”的不安在作祟。可能这个人除了在办公室囤笔,在自家的收纳柜里估计也囤了几乎用不完的厕纸等日用品。
实际上,我们正是通过持有和消费实物来持有消费信息的。正因为如此,持有某个东西的人在受到该东西的附着信息的影响同时,其附着的信息也反映着这个人的潜意识思维。
如果他能开始实践断舍离,意识到自己是这么爱囤积东西,意识到自己囤积杂物的原因在于自己潜意识里总对“东西不够”怀有不安感。如果他有意识地严格筛选家用的杂物,不再囤积的话,他的人生会逐渐走得比较舒适。
信息本身带着很多标签——花大钱的、占便宜的、社会评价高、明星都在用、钟爱大牌、珍爱之人的礼物等。
断舍离让我们重新关注自己周身的杂物,思考这些杂物的来历,重新审视这些杂物对现在的自己是不是需要的·合适的·愉快的。我们在整理这些看得见的杂物时,也同时整理着附着在杂物上的执念。而后者才是断舍离的真正目标对象。
换句话来说,东西上附着“信息”。
之前在解说断舍离时,我一直把杂物作为核心点,并通过人与杂物的关系来研究其背后的信息。从这里开始,我将朝着“信息断舍离”的方向更直接地探讨信息。
舍不得“扔东西”的一个原因就是“思念”。因为东西包含其所有者的执念(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