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什么会摆放众多的文件资料?摆放众多的文件资料,这个极常见的小现象并非偶然出现的,肯定和你的思维方式有关系。
假如你还是有点担心以后会不会出什么问题,这恰恰是在暗示你的工作完成度不高。办公桌上堆满的书籍,反映着你也许现在正在为工作忙碌,或是你沉溺在过去的成果或成绩中。
清楚自己是什么思维方式,或是清楚自己受限于哪种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工作完成后的文件就能看出你的内心。
而从具象化的实物的选择、取舍的实践,来过渡升华到抽象化领域的问题解决,正是断舍离的本质意义。物品整理只不过是通向断舍离世界的入口罢了。
即看得见的世界中“杂物”的混乱,体现了看不见的世界中的“思维·情感·观念”的混乱。
又比如说,断舍离发端的瑜伽哲学。并不是说只要做好“姿势”就能领悟瑜伽的内涵。瑜伽里面藏有更为深奥的智慧,只有不断地以“姿态”这一具象化的方式进行探索,进而过渡到调整身体的呼吸和经络,最终才能与抽象化的“气”“能量”所关联的宇宙合二为一。
家里堆满了不需要的杂物、旧物,其实就是住在这里的人思维僵化、情感迟钝、观念守旧的反映。
再比如说,数学的学习。学生不会一开始就直奔变量或虚数等问题,而是先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然数四则运算的算术阶段开始学习,逐步提升难度,从方程式、函数、因式分解、微分、积分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深入学习。
断舍离需要自己主动地舍弃和放手,是一种自发的、主动的思维方式。
看不见的世界的不安与混乱体现在看得见的世界的混乱。因此,整理看得见的杂物,才能解决看不见的世界的问题。
“断舍离”三字取自瑜伽的“断行”“舍行”“离行”的首字,将摆脱执念的三个“行”具化为收拾整理的手法。也就是说,断舍离是一种提案,建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收拾、整理杂物,重新审视自己的执念,将“放手”作为一种“日常”来实践并形成习惯。因此,断舍离并非单纯的杂物整理术,更不是一句消极的“反正扔掉就行”能概括的。
回到断舍离的实践上,一开始不可能马上提出“整理自己的思维方式、情感和观念”这些难度系数过高的要求,首先是从手边的实体杂物开始整理,逐步地将断舍离深入到精神世界中去。
看到“断舍离”的概念已经如此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创立者的我感到无比感动。但让我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社会上流行的“断舍离”一词的意思已经与我的初心相距甚远,自我衍生的意思已经背离了其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