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假设当你邀请别人的时候遭到了拒绝,你会生对方的气吗?你或许会觉得对方也有自己的事情,拒绝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下面我们来看看自己与对方的关系。
同样,当你拒绝别人的时候,对方也会考虑到你的情况,尊重你的决定。这才是真正的信赖关系。
话又说回来,所谓加害人受害人的概念根本不存在,无论是拒绝还是被拒绝都只是单纯的事实。担心或是害怕本质上其实是“钻牛角尖儿”,是“想太多”。该拒绝的时候要断然拒绝。
只要不是极为傲慢骄横的人,拒绝或被拒绝都不至于关系破裂。
这里希望大家看清的是:即便对方因为被拒绝而感情受伤,自己也不必为这种受伤负责。虽然结果上比较遗憾,但你只是按照“自我轴”来做的,没必要背负什么罪恶感。倘若你勉强自己接受这个要求,内心焦躁不安,反而让自己变成了受害人。
假如仅仅因为拒绝而关系破裂,那就要好好想想还需不需要维持这段关系了。
首先,就“怕自己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一点来分析的话,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担心自己变成加害人的恐惧心情,也许怕自己背负罪恶感。
之前我列出来人际关系几个负面,并探讨了如何处理的对策,但实际上作为社会性的个体,我们不可能脱离他人而生存下去。人,才是最强最厉害的信息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信息源,体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领略人生的精髓。
因为怕自己的一声拒绝,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会破坏双方的关系。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胡乱拓展人脉,也不用勉强自己脱离家人、同事这种摆脱不了的人际关系。
老实说,这时候确实很难拒绝。
我们如何充分利用“人即信息”,把令人头疼的人际关系转变成愉快舒心的关系呢?
问题是,当对方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人,而是工作上比自己厉害或比自己有优势的同事、上司或者客户,生活上关系密切的朋友,曾承蒙关照的恩人,等等。
首先要对“人即信息”这一概念进行了解、琢磨和吸收。为此,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师傅”。自己要从心底信任、尊敬这位师傅,接受师傅的教诲,观察师傅的一言一行,并反复地琢磨,吸收而后转为己用。师傅就相当于再生父母。
我想,大多数人对于无关紧要的人提出的无关紧要的要求都很容易说“不”。
师傅并不一定是有社会地位的人或是受欢迎的人,只要你觉得“我想从这个人身上学东西”“我想吸收这个人的能量,感受这个人的智慧”,那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师傅”。
本章我们来看看人际关系中的“拒绝”行为。
遇见优秀的师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是个有心人就一定能碰到。教育家森信三老师曾讲过一段名言,也是我的座右铭:人的一生中一定会遇见该遇见的人,并且恰逢当时,不早不晚。而这样的遇见也常常出现在我的人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