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多人觉得“如今社会输入的这点信息量是理所当然的”“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生存下来的话至少得掌握这点信息吧,否则真是活不下去了”。
但是就像刚刚所说的,现在我们接触的日常信息量早已超过了大脑的容量,是十几年前无法比拟的。被各种信息牵着鼻子走的现代人,对于信息过剩的状态早已熟视无睹,背负着众多压力的我们,不再能敏锐地感受各种事物了。
像前几代的人,当他们接触到外部的各种信息后会在必要时输入大脑。但这些信息大部分不过是自己和家人、熟人无关紧要的闲扯,多半是从天气、庄稼等自然共有现象开始的。而现在的我们正好相反,我们每天输入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来自信息源带有一定目的而发出的“理性添加物”,这些添加物会在瞬间涌入我们毫无防备的大脑。
而我们无法改变自己接触的信息质量和输入的信息量。原因在于我们生命机体的基础性装置(稳态)的作用,稳态让我们产生了“想维持现状”“不愿意改变”的想法。
“理性添加物”就像是为了让人买下某种特定商品的营销言论或是有特定目的的某一政治团体为了引导社会风向而制作的宣传口号。也就是说,其中掺杂有很多不自然的、夸张的、被歪曲的成分的各种信息,遍布在我们的身边。
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把“畅游在信息海洋中”看作理所当然的。
与以自然、毫无造作的信息流通为中心的往昔相比,现代社会的大部分信息多多少少都添加了信息源的特定目的或某种执念等而被人为改造的成分。并且,现代社会上流通的信息量或是我们输入大脑中的信息量要远大于从前,以至于有些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信息在我们脑中累积成垢。至少可以说,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对人的生命本源来说并非一个最佳环境。
所谓“稳态”也叫作“恒常性”,指的是我们的生命机体本身维持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状态的能力。
在这种现代环境中生活的我们不知不觉地被人工信息催眠,出现了“集体无意识”,反而对于摆脱这种信息环境产生了不安和焦虑感。仔细想想,不禁觉得有些悚然。
当我们远离了信息,自身会暂时感到非常不安,周身笼罩着焦躁感。这是因为我们内部的“稳态”陷入了暂时的危机中。
因此,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断食”,来摆脱这些信息环境的左右,找回“现在·此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