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时候,你需要首先重拾从自身出发的“自我轴”。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改变以前看待工作的视角和立场,然后认真思考。
这里需要你注意的是,“沮丧”“失望”其实也反映了你对地位、称号的执念。还有,你抱怨组织“不懂你的工作”“没有正确评价你的工作”,也说明了你对这个组织比较依赖。
另外,我们从有别于组织的其他视角来思考一下头衔称号。
因为这个组织不懂你的能力,没有正确评价你的工作。自己勤勤恳恳地工作竟然得不到回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当你和一位自由职业人相互交换名片时,不经意翻到交换到的名片背面,就被名片背面印着密密麻麻的资格头衔吓了一大跳。因为我自己也算是自由职业人,经常碰到同行,有时候会交换到这类名片。虽然不算是密密麻麻,有的人确实持有好几个资格证书,或是正在考取某类资格证,这样的人可能大家身边也不少。
事与愿违,让人沮丧不已。
也许你自己也正在努力考取某类资格证书。
但事实上,很多人(自己觉得)自己的工作成绩并没有收到正确的评价。比如说,很多不如自己的同事或新人都升职加薪,自己拼命工作换来的却是左迁降薪,等等。
像医生、律师、会计、厨师等需要专业知识的职业是必须有资格证书的。有些公司白领的岗位也需要持有资格证。
反过来,工作做不出成绩只能是职位平平、薪资平平。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把“称呼”当作一种激励或动力,拼命工作,并认为工作做出的成果转化的社会地位或他人评价(薪资待遇)是一种骄傲的资本、一种成就感。
这种必需的资格证暂且不说,很多人考取了某些“××咨询师”“××筹划员”等类似的资格证,禁不住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对工作有帮助”或是“干吗花力气去考这种没用的证”。
在公司这种以特定目的进行活动的组织中,人的地位、头衔或者薪资待遇都反映了公司对其工作总量和质量的评价。也就是说,认真工作、提高业绩就会升职加薪。
每当碰见这样的人,我总对名片上罗列的资格证抱有怀疑。
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你没有从事任何工作,也会被挂上“无职业”的称呼。人,身处社会,不可能和社会地位或他人评价这种“信息”不产生任何关联。
我想,因为“资格证”代表一种职业或专家,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拥有资格证,自己就在社会中拥有价值,能为人所用”。但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资格证只是一种资格证,是一种工具手段。拥有资格证仅仅能从“封面”说明你在某方面有资格,却说明不了“内在”的真才实学。
比如说,在公司里的职务头衔,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或是在局域社会中的角色,等等,最熟悉的像“××的爸爸”“××的妈妈”等,也相当于社会地位。
最重要的就是“内在”。首先要思考的是你是如何同社会关联的,想从事什么工作,或者现在在做什么工作。
当说到“社会生命”时,我们不得不提到其中最重要的自我的社会立场或周边人的评价。
如果是在公司工作的职员,首先要彻底想清楚“这个资格证对我自己有什么实际帮助”。否则,与其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考证上,倒不如用在其他地方,给人生带来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