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客户在征求我的赞同。
“挺能收拾的人。”
其实,我真的很想反问下:“哪里有?!”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本质的问题,说明他们并没有觉得存在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东西真是不多。”
总之,无论是杂物还是空间环境,只要人没有认识到其存在,就相当于没有这种东西,不存在这种空间。
在推广断舍离的过程中,我常常遇到这些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正在受到这种“不存在”的杂物和空间的影响。正因为我们没认识到或者不承认这种杂物和空间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看不清烦恼和问题的实质,导致寻找对策时才四处碰壁、六神无主。
因为我们所在的堆放杂物的空间让人五官麻木、熟视无睹,所以,各种负能量随着囤积堆放的杂物量的增加,也从最开始悄无声息的溪流到最后变成暗潮汹涌的洪水,侵蚀和围困着我们。
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扔掉家里多余的杂物即可。
乱七八糟的杂物所散播的汹涌的负能量、充斥环境中的惰性因子等,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对某些看不见的东西变得迟钝了。
不过,从客户的透露着些许惊讶的语调中,可以看出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物品,反映着你的思维方式。因此,断舍离的实践可以从看得见的“物品”开始。
其实,我们身边多余的杂物要比预期的多,空间的杂乱度要比预期的严重。要实践断舍离,就要先承认这个事实。
人的注意力能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更何况还有各种各样讯息的干扰会导致注意力转移。
扔掉不需要的东西,也就避开了这些东西所代表的工作,也就挽回了对付这些工作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精心挑选实用物、精简生活工作的物量是断舍离的行事风格。减少空间的浪费,也就减少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思维,这种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难切实感受到自己有着怎样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