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里需要大家仔细想想的是:把书扔掉,就等于把书里学到的知识扔掉了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书籍是载体,吸收的知识存在脑中,没有必要用藏书量来证明自己的知识存量。
书也是一类杂物,但这种杂物并不容易清理。小时候,妈妈还告诫我“踩着书,骑着书,就认不了字了”。在很多人眼中,书是知识的象征。男女老幼都把书看作一种特别的存在。
不舍得扔书这一行为其实暗含着本人对于知识的执念和自卑感。常常在讲座和电子杂志上接触到的人,尤其是男性,总是囤积着大量的书。“我想做别人眼中理性聪明的人”这种对知识的自尊心在男性身上尤为强烈。
断舍离的入口就是对杂物的整理,这只是断舍离最开始的一小步,也是重新审视自我与杂物的关系,意识到自身的执念或观念的方法。
大量囤积英语资料的人对英语这门学科可能抱有自卑的情结。仔细看看自己的书架上是不是有大量的小说、大量的商务书、大量的教育修养书、大量的学习资料等等,这些书的背后就隐藏着某种执念或自卑情结。
来家里玩的朋友一看到书架,脱口一声“好多书哪”,着实让人有面子,“看,我读了这么多书呢”,随口一句话确实让人飘飘然。毕竟书越多越显得这个人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囤积大量的书也许是一种求知欲的反映。
我认识的一位女士,她处理了自己囤积的47本教人赚钱的书。她说,当她扔掉这些书时,她同时也丢掉了“一味追逐金钱的自己”和“自己要变成有钱人的执念”。因为“要变成有钱人”这种长时间的执念变身成了47本教人成功赚大钱的书,被堆放在家里。
为什么人们会把不读的书摆在书架上呢?
在干脆而迅速地扔掉47本书的同时,也像揭掉结成的疮痂一样甩掉了一直以来奉为圭臬的“有钱即成功”的信条。其实关于这位女士的故事还有后续。没过多久,她竟然继承了早已不再联系的父母的遗产。甩掉了对金钱的执念,反而招来了金钱。生活真是奇妙无比。
即便能避开网上的信息陷阱,一旦涉及书籍,还是有不少人对扔书有排斥感。
我们可以先拿杂志开刀。看看自己的书架上是不是堆放了好几年前的杂志,太多人觉得自己以后会看就随手扔到书架上积灰。以后是多久以后呢?我的书架上之前也摆着20多本感兴趣的杂志,但都是基本上没有翻过的过期杂志,其中某些有意思的新闻或小话题也是读过一次后就不会再读了。
书,对那些热心学习的人来说,是一个容易掉进去的信息陷阱。
很少人会重复读一本书。但是人们无法果断处理掉旧书正是因为其本身的意义。我们可以一点点地把那些不再翻看的书抽出来处理掉。近几年一次也没翻看过的书其实已经说明你们的关系已经结束了,从书架上“退下阵”也是理所当然的。
你的书架上是不是摆满各种各样的书?
如果说还是想看某些书,那么到想看的时候再入手也不迟。虽然需要重复购买,但没有必要为说不清“什么时候”看的书而去占用书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