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性劳动 (第4/5页)
孙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与调研小组的老师曾在一篇合作的论文中阐释了“黏性劳动”(sticky labor)的概念。我们想论述的核心观点是,伴随着平台组织化的不断提升,外卖骑手在平台上参与劳动的时间越来越长。平台通过游戏化的系统交互、策略式的管理方法,让越来越多的骑手不得不延长劳动时间。这里面包括人均单量和单价的调整、算法等级的规制管理,以及基于手机使用和微信群的管理等。平台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的一个表现是骑手日益被平台“涵化”,其平台黏性逐渐增强。“涵化理论”最早出现于传播学的电视研究领域,它旨在说明长期沉浸于暴力电视节目的青少年更加有可能出现暴力倾向。而平台对于外卖骑手的“涵化”则与此逻辑不太一致,它不以劳动的时长为主,而是通过各种客单价和送单量计算规则的设计和变革,变相减少骑手实际收入、增加骑手等待时间、诱导骑手形成送单“上瘾”的情形,从而使骑手“黏”在平台上。
下雨没人愿意出来。给他们打电话,不接。年轻人都这样,想着下雨就不跑了,反正没成家也没有那么大压力。那天早上我就带了一把伞,骑着电动车去他们宿舍了。一个门一个门地敲。我人到了,大家都不好意思,磨蹭一阵都出去了。专送都这样,何况是众包。只要一下雨,众包的都躲在家里不出来。你一点办法也没有,就得指望专送的。
以外卖平台的客单价改革为例。2020年5月,“美团”在全国范围内对专送骑手进行客单价改革,其中主要变动在于订单的客单价由固定额度改为浮动累积额度。当然,不同城市和地区的改革范围和客单价变动情况并不相同。这里以上海杨浦区平凉路站点为例。骑手在接到客单价改革的通知时,只是简单从站长那里得知一单的价格从8.5元变成了8.1元,这引起站里骑手的强烈不满。他们的直接反应是,之前一个月跑1000单,原先能挣8500,现在少了400元。消息很快在微信群传开,招致很多骑手的质疑和反对。
平台运营初期,运力的大部分由众包骑手组成。但是,就在平台劳动“灵活自由”的话语传遍大江南北之时,另一个问题随之出现:大量灵活自由的劳动力投身外卖,这虽然大大增加了外卖配送的运力,却也十分“不稳定”和“不靠谱”。一位负责运力的“饿了么”工作人员说:“我们要做的生意,说白了就是‘填饱肚子’的生意。大家都是在饿了的时候点餐,谁都希望能快点吃到饭。但是,如果大部分骑手都是众包,高峰时段我们没有办法强制他们上线。很多时候会出现‘爆单’的问题。客人吃不上饭,投诉的就多。”在遇到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时,平台订单陡增,“爆单”的情况时有发生,“保证运力”和“扩招众包”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几乎所有外卖站点的站长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极端天气的时候保证运力。上海虹口区一个站点的站长赫小川曾经分享过他在下大雨时打着雨伞跑到骑手宿舍一个一个去劝服他们出去跑单的故事。
但是很快,站长和骑手们发现降薪的原理并没有那么简单。改革后的单价按照骑手月送单量进行累积式计算。具体算来,一个订单的初始单价比之前降了1元多。如果骑手配送单数在400单以下,那么订单的单价按照7.2元计算,加上一个月全勤奖励,最多可以获得2880元基础收入。如果订单数超过400单,则以0.5元为基础单位累加单价,送的单量越多,单价越高(参见表5)。
“众包”和“专送”的最大差别在工作的“自由度”上。前者更加自由、灵活,订单价格灵活,许多“不受管”或者“喜欢无拘无束生活”的人会选择众包;“专送”则更像是传统的工厂制工作,定时定点,订单价格比较固定,而且每日必须工作10小时以上,不得缺勤或者随意请假。这与制造业的工厂劳动并无差别。在2015—2016年外卖兴起之际,为了快速抢占市场、拓展业务链条,外卖平台在产品端实施了“价格战”策略,即给消费者大量发放补贴、折扣、代金券等;在人力运营端则采取了“广招工”的策略,各地的招工主要以众包骑手为主,强调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并大量给予送单补贴。这样的“补贴红利”迅速在市场上传开,关于“外卖小哥月入过万”的媒体报道不绝于耳。大量劳动力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纷纷加入外卖行业,期望在资本扩张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按照所在站点站长吕强民的计算,此番单价改革更适合跑单多的骑手:“平台在鼓励多跑单。跑得少挣得就少,但是跑得多,按照这个计算方法,其实比之前挣得多。”善于计算的骑手们凑在一起相互盘算,很快,大家就发现了平台的“诡计”:确实如站长所说,在送单基础价位随着送单数量上升的计算逻辑下,只有送得越多,工资才会越高。大家粗粗地算了一下,一个骑手只有在每月订单达到1600单上下时,工资才会比改革前的高。一个跑1600单,每月无休的情况下,一天需要送够50单以上才可以。站里一位骑手没好气地说:
解答这个疑惑需要回到骑手的劳动分类和平台本身的商业逻辑。我们在第一章的“细化的类别”中曾经讲过众包骑手和专送骑手的区别。前者指自主决定上线时间和劳动时间的送单骑手,这类骑手没有固定站点,可以在城中自主抢单、接单,自由流动,平台对其管理较为松散。后者指有劳动时间要求、受站点管理的骑手。他们的送单地域通常是3-5公里以内的商圈,每天分早晚班,午晚高峰必须在线,不得拒单。专送骑手的奖惩由站点决定。
这么改,就是让我们这些骑手不吃饭不睡觉跑单,黏在平台上!
但有趣的是,这一现象却没有出现在专送骑手那里。换句话说,专送骑手似乎并没有显露出明显的抱怨、不满情绪。他们虽然偶尔也会抱怨站点管理或者平台不近人情,但总体来说工作节奏稳定,心情也不错。这是很有趣的一个对比。为什么众包骑手会如此不满,而专送骑手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