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骑手”:过渡与悬浮 (第4/5页)
孙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达是陆道培医院病友圈的“名人”。他只在每天上午9—12点跑单。下午的时候,他需要“去忙自己的事情”,包括接待新来的病友、对接平台公司的媒体采访、参加志愿活动、联络基金会等。按照他的说法,因为事情太多,他在东贸站点已经由一个全职骑手变为“游走型”骑手。尽管李达非常谦虚,但是在采访时,当我问及为什么他只干半天骑手时,他还是很自豪地对我说:“怎么说,我也算是在这一带混得比较熟,小有名气吧。”
遇到大雨或者恶劣天气,张飞宇的压力会变得空前大,因为骑手都躲在家里,不愿上线跑单。后台系统的订单猛增却派不出去,就会出现“爆单”的情况。应对这种情况,张飞宇有自己的办法。一到雨天,他就会带上伞离开办公室,骑上电动车,去骑手宿舍一个一个敲门。“看我来了,也都害怕,就换上衣裳去跑了。”他也多次在早会上对骑手说:
此话不假。李达确实是一个大忙人。他2017年带着妻子、儿子来到陆道培医院,在五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十分熟悉周边的人际网络。光是病友微信群,他就加了十多个。同时,他还创建了两个病友群,一个叫“移植八楼”,里面聚集了在陆道培医院八楼白血病移植区治疗的病友及其家属。“一群现在有五百人,已经满了。然后有个二群,现在已经一百几十人啦。”另外一个叫“川渝群”。李达的老家是重庆,“川渝群”是一个老乡群,专门用来对接和帮助来自川渝地区的治病老乡。
站里的一些“老骑手”倚仗自己留站时间长,不愿意听站里安排,时常不来早会、出勤迟到、不服从调度派单。这时候的张飞宇像换了一个人,变得十分厉害,经常在电话里破口大骂:“爱干干,不干给我走人!”“还能不能干了?不能的话,马上过来办离职!”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张飞宇的气话。骑手离职的后果比较严重,一旦自己的账号被站长拉黑,就意味着从今往后再也不能来站点上班。
除此之外,李达还要帮助基金会做些事情。陆道培医院周边聚集了大量的社会救助机构,包括各种基金会,如1743、新阳光、情暖中国、中国人口福利等。按照李达的说法,这些基金会驻扎于此,一方面是为了帮助白血病患者和家属,另一方面也要“完成自己的KPI”,这个 KPI主要指的是救助数据:
跟李达聊起站长张飞宇时,我说他是一个腼腆的人,李达不以为然。“那是因为你没看到他的另一面。他守着你们女孩子不好意思,骂起人来可凶呢!”此言不假,在后来的接触中,我们逐渐看到了张飞宇彰显站长威严的一面。
你要明白,基金会与基金会之间也(是)会有竞争的,每一年帮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注册等。他们之间竞争得挺厉害的,需要我们这样的人去联系。……就比如说,最近他们需要完成一定的求助注册人数,但是他们不直接认识病人。通过我,我给他们介绍病人,就可以帮助到他们。
去年的时候,我回重庆老家看儿子。因为孩子病情变化,待了三个多月。本来公司要求,超过三个月不跑单的系统都封号。结果他一直给我留着。要是封了号,我数据全没了,得重新干。……他是顶着很大压力帮了这些骑手。
由于能够对接到很多的病友,李达成了基金会和机构的“中间人”。除了基金会,李达也帮助众筹公益平台做推荐、联络等事情。游走于这些帮扶机构和病友的社会网络之中,李达渐渐觉得自己找到了新的人生角色和定位。“回工厂,没有什么技能;回老家,也就是打打零工。在这里认识这么多人,大家联络着,我自己也做些帮扶,挣点生活费,挺好的”。来北京之前,李达曾经是一名厨师,他炫耀自己做的辣椒酱很好吃,现在空闲之余,也会做一些来卖。
东贸站点因为许多“小白骑手”的存在而变得特殊,对“小白骑手”的管理也成了让张飞宇头疼的问题。“小白骑手”经常请假,高峰时段不在岗,致使东贸站点在外包公司六十多个站点的绩效排名中总是垫底。提到张飞宇,一个骑手跟我讲:“城市经理总是骂他(指张飞宇),当着我们的面,骂得难听着呢。绩效上不来,天天挨骂。”尽管如此,张飞宇对于小白骑手的宽容始终都在。只要骑手因为照顾病患需要请假,张飞宇二话不说,都会准假。李达是张飞宇站点的一名骑手,他因为自己儿子的事情十分感激张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