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女人才没有毁掉英语——她们,嗯,是英语的创造者 (第1/5页)
阿曼达·蒙特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愛看小說網2kan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过去的20年里,从企业高管到高中英语老师,每个人都批评句尾升调听起来不够自信。甚至有一位语言学家也向我承认她不怎么喜欢句尾升调——“很不幸,我也不喜欢句尾升调。”纽约大学教授路易丝·O.沃什瓦里在电话里小声对我说,声音里透着一丝内疚,“我认为这会让人觉得女性缺乏安全感,因为听起来像是在问问题。我本不应该说这些。”
句尾升调是十几岁女孩说话方式的另一个备受诟病的特点,但是当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是相当实用的。语言学家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句尾升调在日常对话中引起了轰动,那也是《开放的美国学府》(Fast Times at Ridgemon t High)和《独领风骚》(Clueless)火爆热播的时代。这个时间上的巧合导致人们坚信一则传言,即句尾升调是山谷女孩的发明——他们竟然把影响力这么大的现象归功于这么一小撮人!然而现实情况是,有理论认为句尾升调是从澳大利亚偷来的。句子末尾的声调高高扬起是澳大利亚方言的典型特征——很多人忘了,“G’day,mate?”(你好,伙计)根本不是一个疑问句。
但无论人们对此作何感想,研究表明在某些语境中,句尾升调所传达的含义实际上与不安全感完全相反。
客观来说,在同一个句子中使用一个、两个或所有这些不同的“like”并不是坏事。事实上,一些研究已经证明,缺乏诸如“like”和“you know”这类词语的话语可能会显得过于谨慎、呆板,甚至不友好。所以下次有人指责你说太多“like”的时候,你可以反问他们:“哦,是吗?你指的是哪一种‘like’?”达西说,普罗福斯总是倾向于全然接受针对山谷女孩的刻板印象,然后不假思索地把所有“like”的使用都归咎于年轻女性,而这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不同的“like”之间的语用差异。
例如1991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女大学生联谊会中做了一项研究,发现高年级成员经常使用句尾升调来向低年级的学生宣示权力——“明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希腊主题活动?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参加?”拉科夫曾经提出一个理论:女性之所以在彰显权威时使用句尾升调,原因之一是她们有意地,或是下意识地训练自己这样做,这样她们就不会给人留下“专横”或“傲慢”的印象。按照拉科夫的说法,使用句尾升调可以让女性表露自信时避免因为听起来不“淑女”而受到攻击。我说话的时候也注意到自己会用句尾升调来缓和陈述句的语气,特别是在讨论一个有点争议的话题时,但我不认为这么做只是为了听上去不那么傲慢专横。相反,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自信地陈述自己观点的方式,同时也是向大家表明我态度开放、等待着别人的回应。我可不认为这是件坏事?
最后两种“like”当中,其中之一是副词,用来表示近似,比如用在这句话里:“I bought this suit like five years ago.”(我是差不多五年前买的这套西装。)到20世纪70年代,“like”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日常对话中的近似副词“about”(大约),而且它在男性和女性之中的使用比例一直相当,所以不那么令人讨厌。最后还有一种“like”是话语小品词(discourse particle),例如在“I think this suit is like my favorite possession”(我觉得这套西装是我最喜欢的东西)这句话中,话语小品词“like”与话语标记语非常相似,只是它在句法或语义上的使用方式不同;另外,男性和女性一样也经常使用这个“like”——达西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男性几乎从不会因此被嘲笑。
句尾升调绝对不是仅存在于女性话语中的语言现象。2005年在香港进行的一项研究调查了讲英语的商务人士和学者在会议上的语调模式,发现会议主席——也就是房间里级别最高的人——使用的句尾升调是其下属的七倍之多。在这里,句尾升调也被用来强调主导地位,迫使听众集中注意力,紧跟会议节奏,并做出回应。但这一次,没有人将其误解为不安全感的表现,因为大多数演讲者都是男人。
女性更频繁使用的另一种“like”被归类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可以在诸如“like,this suit isn't even new”(嗯,这件衣服甚至不是新的)这样的语境中找到。话语标记语有时也被叫作填充词,可以帮助一个人用他们的言语连接、组织或表达某种态度。其他话语标记语还包括我们上一章提到过的模煳限制语,例如“just”、“you know”、“actually”(其实)等。
对于女性使用模煳限制语的误解,与人们对女性使用句尾升调的种种误解如出一辙(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句尾升调,并且总是在表达不安全感)。20世纪后期开始的一系列关于模煳限制语的研究表明,总体来说男性和女性使用模煳限制语的总频率在统计数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各模煳限制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以“you know”为例:语言学家发现,不仅使用这个短语的男性和女性人数大体相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女性实际上把它当作一种积极传达自信的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语言学家珍妮特·霍姆斯分析了大量语料数据后发现,当你用上升的、类似疑问的语调说“you know”时,确实意味着犹豫或怀疑,例如“It's not,you know,fair.”(这是,你知道,不公平的)。但是,当你用降调说它,比如“It's not fair,you know.”(这是不公平的,你知道),效果就正好相反。霍姆斯的研究数据表明,从不同性别群体中收集到的“you know”数量几乎相同,但女性用降调说这个短语来表达自信的数量,则比男性多20%以上。尽管研究数据如是说,大多数人倾听时却并不这样反应”,在一个女人说出第一个模煳限制语时,他们就会自动认为她没有安全感。
但是有四种新的“like”出现的时间要比这晚得多,而且达西说,它们都是具有不同用法、相互独立的单词。其中只有两种“like”是女性使用更多的,而这两种女性高频使用的“like”当中,只有一种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由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年轻女性创造出来的,就是那个表示引语的“like”,你已经在上文见过了:“I was like,‘I want to see Superwoman.’”说起来有点讽刺,不过从实用角度来说,这种表示引语的“like”是我最喜欢的用法,因为它可以为你要讲的事开个头,只需简单转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复述整个对话互动。比如说这句话:“My boss was like,‘I need those papers by Monday,’and I was like,‘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我的老板示意我“我周一之前需要那些文件”,我的反应是“见鬼,你在开玩笑吗?”。)此时你并不是在重复你实际说过的话,而是用“like”来表达你当时想说的话或者在互动中的感受。感谢山谷女孩,让这个非常好用的引语“like”在日常会话中推广开来,并持续大量出现着。